首页 > 其他小说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第10章完结

第10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10章完结

三、剩余价值理论的伟大发现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一生科学研究中的第二个伟大发现。*顽,夲?神¢颤~ ′首.发+这一理论的创立"使明亮的阳光照进了经济学领域,而在这个领域中,从前社会主义者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样曾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此为起点,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这一理论成为马克思《资本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奥秘的最基本的原理。

1.剩余价值一般的发现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了剩余价值一般的概念。马克思以资本和劳动能力的交换作为考察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出发点。他首先区分资本和交换的性质上不同的,甚至相互对立的两个过程:一是工人拿自己的商品同资本家的一定的货币额相交换;二是资本家把交换来的"劳动本身",在生产过程中作为一种生产劳动加以使用,使资本价值得到保存和增殖。马克思认为,第二个过程是资本占有劳动的特殊过程,是同本来意义上的交换相对立的、本质上完全不同的范畴,其实质在于:"由于劳动被占有、被并入资本......资本开始发酵并且成为过程,成为生产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6卷上册,259页。*零*点¨墈?书_ ^首?发¢。这一过程在现实经济运动中表现出二重性:一方面表现为一般生产过程中活劳动和它的物质对象之间的自然联系,也就是表现为"简单生产过程"或"劳动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资本占有劳动而实现价值增殖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前一方面是"形成的资本内容"关系,后一方面是"资本作为资本的形式关系"。马克思认为:"资本同时是这两种规定,并且同时是这两种规定彼此的关系。"

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对剩余价值一般作了更广泛意义的探讨。他把剩余价值一般和剩余价值特殊的转化关系,看做是资本一般形式到资本特殊转化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他认为,首先必须在"资本一般"基础上揭示"一般形式的剩余价值",然后才有可能在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形式上揭示剩余价值"分支"--利润、利息等等的本质。同时,马克思也把剩余价值一般向剩余价值特殊的转化过程,和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化过程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剩余价值一般不只是一种逻辑运动中的存在,同时也是资本现实运动中的一种存在。*k~a¢n^s_h^u^j`u~n·.?c^c\

2.剩余价值源泉的探索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首次提出了劳动力商品理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在对资本运动两个过程的第一个过程的分析中,对"劳动"和"劳动力"作了区分。这就是:"工人出卖的只是对自己劳动能力的定时的支配权" ,而"劳动能力"本身"根本不存在于工人之外......只是在可能性上,作为工人的能力存在";"劳动能力"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受到资本的推动,它就会变成工人的一定的生产活动" ,即成为创造价值并使价值得到增殖的过程。因此,劳动实质上只是劳动能力使用价值实际发挥作用的过程。马克思进一步区分了"劳动能力"价值和"劳动能力"使用价值,认为"劳动能力"商品的价值也是由把工人本身生产出来所耗费的那个劳动量决定的。最后,马克思的结论就是:"在资本方面表现为剩余价值的东西,正好在工人方面表现为超过他作为工人的需要,即超过他维持生命力的直接需要而形成的剩余劳动。" 在这里,马克思把剩余价值归结为剩余劳动,并把剩余劳动归结为"劳动能力"使用价值创造的价值超过"劳动能力"自身价值的余额。劳动力商品理论成为揭示剩余价值源泉的重要理论基点。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劳动力商品理论。这时,马克思是在"货币转化为资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