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第9章完结

第9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9章完结

2.唯物史观创立对劳动价值论的科学革命的意义

唯物史观的创立为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特别是劳动价值论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咸-鱼?看+书` `最!鑫,漳\結^庚!歆¨哙_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揭示了唯物史观的根本方法。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承认劳动价值论,肯定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对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经济过程的科学阐述,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创立的必然的结果。

在《哲学的贫困》中,唯物史观成为马克思研究劳动价值论的方法论基础,初步建立了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马克思认为,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历史科学,研究的是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具有过渡性的、历史上暂时的生产关系的产生、运动及其内部联系,研究的是人们借以进行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经济形式及其发展的规律性。马克思第一次公开表述了自己对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立场。他批判地吸收和利用了李嘉图理论中的合理成分,肯定了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历史功绩,赋予李嘉图劳动价值论新的内涵,在许多理论观点上实现了对李嘉图的超越。唯物史观的运用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的确立,使马克思找到了与蒲鲁东的价值理论进行全面论战的科学方法,实现了劳动价值论研究的重大突破。?墈¨书!屋?晓·税¨蛧^ ^已′发*布!蕞?薪_章!截-

19世纪50年代初,马克思在《伦敦笔记》中对价值理论的重新探索,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科学革命的重要前提。在《伦敦笔记》评述李嘉图著作的札记中,马克思肯定了李嘉图对物品的效用即使用价值与物品具有购买其他商品的能力即交换价值的区分,肯定了李嘉图关于生产商品的劳动量决定价值的观点。马克思在举例论证商品的相对价值量同资本的不同部分的比例关系时,说明资本采用劳动生产率高的机器进行生产,可以降低产品的成本和价值,可以在商品销售中处于有利地位。这实际上是对李嘉图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观点的深化,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商品的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问题,以及商品价值量的决定问题。同时,马克思也批评了李嘉图对价值与财富的混同,认为"李嘉图只在概念上去分清价值与财富的区别",实际上"价值和财富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财富取决于充裕程度,而价值取决于生产的难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4卷,109、10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小?税_宅^ ¨最!欣*漳*结+哽^芯?快`。价值与产品产量的运动反映了二者既相互统一又相互对立,因此,"随着一定量劳动--一定数量的资本和劳动--的生产力的提高,产品的交换价值就会相应地降低,因而加倍的产量只有这个产量的一半从前具有的价值"同上书,109~110页。。这时,马克思虽然还没有把价值从交换价值中抽象出来,也没有能够提出使用价值的范畴,但他的这一分析已经包含着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的思想萌芽。

显然,马克思在《伦敦笔记》中的这些探索,不仅是在研究了有关价值理论的重要文献的基础上作出的,而且也是在与当时经济理论界关于价格、货币理论的论战中形成的。当时银行学派和货币学派关于价格和货币理论及政策的争论,是马克思深入研究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切入点。毫无疑问,马克思是在同主流经济学发展最新趋向的"对话"中、是在对政治经济学最高成就的吸纳中、是在对经济学发展面临新挑战的思考和回应中形成自己的新的政治经济学思想的。

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科学革命的要义

19世纪50年代后半期以后,马克思从写作《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和《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一直到出版《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在这长达10年的科学研究中,对劳动价值论研究实现了新的理论突破,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体系。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循着这一思想轨迹,以商品为研究的出发点,逐次展开对交换价值、价值、价值量等问题的分析。直到马克思晚年,他在说明自己的价值理论的特色时还认为:"我不是从'概念'出发,因而也不是从'价值概念'出发......我的出发点是劳动产品在现代社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