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爱国主义漫谈 > 第5章完结

第5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爱国主义漫谈第5章完结

----------------------- Page 11-----------------------

到清末小说,可以说是基本贯穿始终的。+咸^鱼/看`书¨枉? `已¢发`布¨最^欣*璋`洁?所以晚清的刘鹗这样来总结中国文 学艺术的规律: “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 《庄子》为蒙叟之哭泣, 《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 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 《西厢》,曹雪 芹寄哭泣于 《红楼梦》。”哭泣者,悲痛伤心之极也。由于悲哀之极,便生 出无限的艺术感染力,生出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哭泣时的具体内容是 不同的,也各有作者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文艺观,但从屈原的 “长太息 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杜甫的 “位卑未敢忘忧国”,以及以后延续下 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是一脉相承的。千百年来,这血泪之词,歌哭之声,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形成了连绵不断的爱国主义传统、文化氛围和 社会民族心理。这种连续性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国家民族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是爱国主义情感本身的需要。正像人类社会按照它固有的客观规律向前发 展一样,爱国主义情感也有它发展的趋势,尽管在它前进的道路上有过和会 有这样那样的曲折,但是它的总趋势是发展的进步的,这样才形成了中华民 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二/叭.墈?书·旺/ *罪_歆+璋`节.更¨歆¨筷_应该说,包蕴在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作品中的忧国忧民 的思想情感,是中华民族心田上爱国主义情感流水的一个重要的源头。这个 源头的继续流淌直至汇成奔腾的大河,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要靠文学作品的 感染和陶冶。陶冶以潜移默化为主要手段,把人们的朴素爱国主义感情,从 日常的心潮起伏、随遇而生的状态,逐步提高到成型定向,形成高尚的爱国 主义情操。前一代人所受的陶冶可以转移到后一代,这样我们的爱国主义传 统永远不会中断,而会得到发扬光大。 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所包含的爱国主义思想内容是广泛的。除了前文提 到的忧患意识以外,还有多方面的内容,诸如:一是爱国就要建设祖国。这 个思想是源远流长的。早在战国时代,墨翟就曾说: “摩顶放踵,利天下而 为之。”主张勤俭实干,艰苦奋斗来建设自己的国家。而后这种思想不断发 展和完善,成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 文化心理和建国兴邦意识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今天我们把它继承下来加 以发扬光大,作为无产阶级的传家宝,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 精神支柱、重要的保证和立足点。二是爱国就要保卫祖国。这个传统也很悠 久。 《诗经·秦风》的“岂日无衣,与子同袍”,是用文字同仇敌忾最早的 表述。后来在传世的几十万首唐诗里,王昌龄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 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的诗,推为第一,这里不是 单赞誉他的艺术技巧,而主要是褒奖他的爱国思想情感。′辛+丸,本`鉮_栈? !已?发?布_最?歆?漳·节′他又一首 “青海长 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作者使 明月关山见证了神州大地的久历风霜,身经百战。从秦汉说起就是从亘古说 起,以 “不破”“不还”作结,就是要后代子孙永远保持保卫祖国的爱国主 义精神而不衰。中国共产党人升华了这种保疆卫土的爱国精神,当诗人田汉 为我们伟大的国歌拟写歌词的时候,在他笔下发出了: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 我们新的长城”的怒吼,这当然不是一时的感情迸发,而是千百年来积累起 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民族危亡时代的总宣泻。今天,祖国在振兴、腾飞,中 华民族用自己的意志和身躯筑起了一座伟大长城,巨龙般挺身而起,环视全 球了。 其次,爱国主义情感在爱国主义道德规范的教育下深化。每个国家千百 年来形成的爱国主义道德规范,也以社会舆论和道德教育的形式熏陶着人

----------------------- Page 12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