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爱国主义漫谈 > 第4章完结

第4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爱国主义漫谈第4章完结

----------------------- Page 9-----------------------

济思想、建筑艺术以及自然科学传统,等等。^墈!书~屋¨暁¢说¢蛧+ ?更¨芯,最,筷^每一个文化种类都有它自己独 特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但是不论哪一个文化种类都是人们按照社会和自身的 需要,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人们创造物质的、精神的产品,而这种 产品一经问世,人们就会产生自信心、胜任感,从而看到自己的“本质力量”, 看到自己的尊严,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此基础上又产生新的追求,为实 现自己新的奋斗目标而奋斗。人们就是在这样的追求中,在创造新生活和文 化的过程中,在社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着,并形成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中 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就是在这种文化传统和文化环境的熏陶下逐步萌生和 发展起来的。创造文化的过程同时就是一个铸造民族之魂,陶冶爱国情感的 过程。在这条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的长河中,充溢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 力,同时也在中国人的血管中融入了无法排除的民族基因、爱国真情。 第一,以语言社会交际活动为例。我们知道,语言是民族的文化形式。 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和审美情趣总会淋漓尽致地溶铸 在自己的民族语言中;一种语言所特有的语音和书面形式,大量长期发展起 来的词语,别具一格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又总是反映出一个民族独特的 生活方式。人们的语言情感和语言自我意识,常常是一种十分浓烈的民族情 感和民族意识,甚至可以形成民族的凝聚力。~求′书¨帮- ′冕+肺\悦^渎.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 《最后一 课》,动人地描绘了将要沦为异族的奴隶的法国人对祖国语言的深情。韩麦 尔先生最后说: “法国的语言是世界最美的语言”,你们要永远 “把它牢记 在心里”;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 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南斯拉夫作家普·沃朗茨在小说 《早安》中, 借着一个小孩用什么语言向陌生人问安时思想斗争和感情变化,把德国人统 治南斯拉夫年代里,人民 “凛然使用我们的国语”以表示自己“属于我们的 祖国和民族”的深沉情感,微妙地表现出来。 语言学家陈原说: “使用某一种语言的社会集团——一个民族,一个部 落,一个个地区——对自己的父母语都有强烈的感情。”他认为, “也许是 因为他生下来就孕育在其中并时刻使用这种媒介,使他觉得分不开,而且最 能表达他自己。” “我在这里称语言是感情的东西,是有物质基础的,是从 千百年世世代代共同生活而又共同使用一种交际工具因而形成的。这不是生 理现象,而是社会心理现象。”① 这种语言交际中的社会心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爱国主义的思想 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可以升华为真诚的爱国主义情感。不论在历史上还 是在现实生活中,中华民族总是利用自己优美的母语,在社会交际中提高自 己的爱国主义道德认识,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维护民族的尊严的。*躌?4.墈/书_ ¨首\发-1950年11 月,以伍修权为首的我国政府代表团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参加“美 国侵略台湾案”的讨论。伍修权斥责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不使用联合国规定的 正式工作语言——华语,他义正词严地说: “我怀疑这个发言的人是不是中 国人”,因为 “伟大的中国人民的语言他都不会。”伍修权根据特定的历史 条件和斗争环境,为捍卫刚刚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尊严,进行了勇敢机智的 斗争,表现了一个真诚的爱国者地祖国无比热爱的情怀。今天,在维护民族 团结和祖国统一方面,我们的语言情感和语言自我意识,无疑是我国人民斗 争中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但是,它已经不仅仅是对自己母语甚至方言的偏 ① 《社会语言学》,学林出版社,第357—363 页。

----------------------- Page 1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