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1913,一战前的世界 > 第37章完结

第37章完结(2/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1913,一战前的世界第37章完结

2]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维也纳一名被同化的犹太知识分子,他详细分析了一个阶级、一座城市和一个帝国长期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美国出版的一本旅行指南中说:“没有哪个欧洲国家的过去与现在如此纠结。”

现代性甚至还染指了维也纳人心中最神圣的领域——音乐,但也不乏争议。1913年3月31日,阿诺尔德·勋伯格指挥了一场音乐会,演奏的是自己与同一派别的另外两位奥地利作曲家阿尔班·贝尔格(Alban Berg)和安东·韦伯恩(Anton Webern)的作品。贝尔格的《艾腾贝格之歌》(Altenberg Lieder)引发了骚乱,甚至导致警方介入,正如几个月后那场更加著名的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演出在巴黎引发的骚乱。[43]阿图尔·施尼茨勒(Arthur Schnitzler)在写作中大胆直白地谈性说爱,挑战了维也纳社会的伪善。埃贡·席勒(Egon Schiele)和他的导师、分离派(Sezession)运动的领军人物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在油画中也有如此直白的表现。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位犹太钢铁巨头和艺术赞助人之子——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也开始向传统的哲学思想发起挑战。[44]

像这样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在众多领域向既定的文化秩序发起激烈的挑战,并不只是巧合而已。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情况是一个团体的产物,这个团体中有很多犹太人,他们将日耳曼人的“教养”(Bildung,指自我修养)视为人类最高目标之一。同时也是由于这个团体规模极小,是一个彼此联系极为紧密的知识分子阶层。阿诺尔德·勋伯格不仅是作曲家,还是著名的表现主义画家,蓝骑士(Blaue Reiter)的成员。他在讽刺作家卡尔·克劳斯所拥有的、自己的作品《和声学》(Theory of Harmony)的空白页上写道:“我从你这里学到的东西或许比一个人应该学到的还要多。”[45]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将阿图尔·施尼茨勒视为知性上的另一个自己。斯蒂芬·茨威格写道:“一个奥地利人可以在咖啡馆了解当下发生的所有国际大事,同时和身边的朋友们一起讨论,除此之外,或许再也没有什么能像这样帮助他培养灵活的头脑和国际视野了。”茨威格自己最喜欢的咖啡馆是Café Griensteidl,就在米歇尔广场上阿道夫·路斯的“没有眉毛的房子”隔壁。[46]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