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1913,一战前的世界 > 第38章完结

第38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1913,一战前的世界第38章完结

但轰轰烈烈的文化领域所具有的这种一致性,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或许也是维也纳特质的产物,既是在反抗这座城市的传统,也反映出维也纳生活中更深邃的潜流。¨x^i¢a!o~s^h\u/o_c-h+i·..c\o\m^在弗洛伊德笔下,梦是愿望的实现,玩笑是内心精神紧张状态下的产物:用大笑的表象来掩饰更加黑暗的现实。[47]对于他生活的这座城市,这是他笔下最绝妙的描述。

“在欧洲,人们对维也纳的印象是永远的星期天。”赫尔曼·巴尔(Hermann Bahr)在1906年这样写道。他继而写道:“维也纳是一座翩翩起舞的幸福之城,这里的人民温和无害,有一点儿放纵,不怎么积极,也不怎么能干,但心地善良,维也纳在外也一直保留着这样的名声。”[48]巴尔表示这只是错觉。他写道,真正的维也纳人“永远在咒骂”,尽管如此,却还是希望“永远得到赞美……他们总是在抱怨,总是在威胁”。巴尔的这本书被帝国当局列为禁书。[49]它太犀利了。更重要的原因或许是它说得太对了。

在政治方面,传说中随和宽容的维也纳事实上正在尝试民粹政治,其实是剧场政治,这往往会转变为大众的反犹主义共识。/求?书*帮_ ¨追?蕞?薪*彰-劫.维也纳的犹太移民在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有所增加,这些犹太人为了逃避迫害,摆脱贫困,从更遥远的东方,特别是俄罗斯帝国远道而来。当时的维也纳为他们提供了法律保护——从1867年开始保证他们享有同等权利——以及改善经济状况的条件(不过人们还是把1873年的股市崩溃怪罪到犹太人头上)。新来的东方犹太人在利奥波德城(Leopoldstadt)定居下来,进一步壮大了维也纳历史更悠久且普遍被同化了的犹太人口。根据1910年的人口普查结果,维也纳的总人口为200万,其中有17.5万宗教意义上的犹太人。这个比例要低于布拉格和布达佩斯。然而维也纳却酝酿出了一种特别的民粹反犹主义倾向,最开始带头的是格奥尔格·冯·舍内雷尔(Ge von Schönerer),后来换成了1897—1910年间担任维也纳市长的卡尔·卢埃格尔(Karl Lueger)。

新来的东方犹太人普遍被刻画成兜售廉价商品的小贩,从异国他乡流落至此,穷困潦倒,神秘兮兮。\午·4·墈·书^ ?醉.辛′蟑+踕/更^歆¨快_[那些和他们信奉同一宗教但已经被同化了的犹太人,有时也这样看待他们,认为这些新来的是一个未开化的团体,显然并不愿意为融入日耳曼文化更高层次的价值观而改变他们的服饰、语言或者犹太村庄(shtetl)的传统。]与此同时,维也纳人对城市中那些在商业和职业领域取得了成功的犹太人也很嫉妒。维也纳大学40%的医学院学生、1/4的法学院学生,以及相当一部分的新闻记者都是犹太人——当然还有维也纳的很多知识分子,譬如弗洛伊德、马勒、克劳斯和茨威格。[50]卡尔·卢埃格尔不加掩饰地使用“犹太人”作为与“小人物”作对的各种现代性力量的简称。为这种乱糟糟的局面添油加醋的,是一个决定性的、自相矛盾的因素:犹太人作为无政府主义者和革命者的形象。奥地利社会民主党领袖维克多·阿德勒是犹太人,这一点被当成了证据。1905年的俄国革命爆发后,卡尔·卢埃格尔警告维也纳的犹太人,“我们维也纳人是反犹的”,“犹太人一旦对我们的祖国构成了威胁”,就要毫不留情地收拾他们。[51]

在一些更狂热的维也纳人看来,维也纳犹太人种种截然不同的形象合在一起,构成了犹太人企图霸占世界的惊天大阴谋,首当其冲的就是维也纳。虽然这些看法未必是以最极端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但这座城市的大环境中就包括天主教的反犹传统,因此大多数维也纳人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这些观念。在1913年,维也纳很多被同化的犹太人并没有感受到特别的危险,他们将整个问题看作民粹主义言辞的一次实践。毕竟卢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