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1913,一战前的世界 > 第37章完结

第37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1913,一战前的世界第37章完结

但维也纳的音乐还远不止是皇家的特权——和德皇威廉二世不同,弗朗茨·约瑟夫皇帝自己就很少去歌剧院,他的爱好显然要更朴素些。¨6?邀*墈?书\惘′ +已.发^布-嶵′薪¢璋!結/音乐也并不是贵族的专利,狩猎才是。音乐倒不如说是维也纳人的宗教信仰,特别是对于中产阶级(其中很多是犹太人)而言,但终究还是对于整座城市而言。音乐和戏剧是严肃的。茨威格指出,在维也纳,“低了一个半音”都会被人发现。“作品不单单是在首演时受到专业评论家的指点,”他写道,“还要日复一日地受到全体观众的指点,由于不断对比,侧耳聆听,观众们的耳朵也变得越来越敏锐”:

政治、行政管理和社会风气都相当宽松,人们对于不修边幅的作风也都能和和气气地包涵,对于很多违反规则的行为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对于艺术,他们的眼睛里容不下一粒沙子,因为这是关系城市荣誉的生死存亡问题。每一位歌手、演员、音乐家,始终要尽力做到最好,否则就会失去立足之地。在维也纳,当一个受人爱戴的明星是很美好的,但想要保持这种地位并不容易,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松懈。[40]

这座城市向来有这样一种传统,就是让那些最伟大的作曲家在贫困中死去,之后又会纪念他们,例如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衫_叶¨屋* _埂¨欣¢醉?全+“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是个著名的例外,1913年,在他妻子的住宅开了一家纪念他的博物馆。[41]

在这些年里,维也纳共有8个大型交响乐团(包括维也纳医生交响乐团)。有247个男声合唱团,其中包括由杂货商协会、奥塔克灵(Ottakring)啤酒厂的工人、单独的工厂和公司以及事业单位的某些分支机构所组建的合唱团。维也纳商人合唱协会(Wiener Kaufmännischer Gesangverein)在音乐会上演唱韦伯、李斯特和瓦格纳的作品。[奥地利现代作曲家阿诺尔德·勋伯格还担任过合唱音乐协会(Chormusikverein)的指挥。]轻歌剧在维也纳剧院(Theater an der Wien)、维也纳人民歌剧院(Volksoper)和约翰·施特劳斯剧院上演——仅仅在1913年一年就有11部新作涌现。理查·施特劳斯的《莎乐美》(Salomé)没能通过维也纳的审查,因此未能在维也纳上演。相反,《蝙蝠》在宫廷歌剧院大受欢迎,也因此得到了维也纳传统守护者们的祝福。

圆舞曲之城维也纳,严格恪守着传统,在欢乐中衰败,然而这样的情况存在着一些问题。·欣?完/本·鉮-占? ,免+沸,悦_渎.维也纳作为文化实验熔炉的角色被淡化了。这是维也纳一个突出的矛盾:这样一个传统的捍卫者竟然也可以是现代性的温床。

维也纳绚烂的外表下究竟隐藏了多少东西,也许维也纳人自己比其他任何人都明白。1913年,年过五旬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每天都要对他的病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进行精神分析;在这一年里,他出版了《图腾与禁忌》(Totem und Tabu)一书,揭示了个人与集体的神经症。城市风景明信片也可以让维也纳的现代主义者们感到挫败,他们包括卡尔·克劳斯,他每两星期就要在自己的报纸《火炬报》(Die Fackel)上解构感伤主义,还包括阿道夫·路斯(Adolf Loos),在他看来,维也纳建筑过分注重装饰,因此是颓废的表现,对此他的回应是“装饰就是罪恶”(ornament ist vebrechen)。1910年,路斯将他的这句格言投入实际运用,建造出了著名的、位于米歇尔广场(Michaelerplatz)的“没有眉毛的房子”(Haus ohne Augenbrauen)——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窗户没有装饰性的过梁。(据说弗朗茨·约瑟夫皇帝因此再也不在皇宫里他最喜欢的那扇窗前远望;希特勒干脆在画中的这个位置画了另外一座房子,就此克服了这座建筑物的存在所造成的问题。)[4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