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战争的悲悯 > 第158章完结

第158章完结(2/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战争的悲悯第158章完结

其真实性赢得了老兵的喜爱,但也只卖出了1万册。诚然,这些销售数字并不错,但更为热销的则是前随军牧师欧内斯特·雷蒙德的煽情而伤感的作品《正告英格兰》(Tell England)。该书与《西线无战事》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曾经在1914年入伍的士兵最后都牺牲了。这个“关于光荣的年轻人的伟大浪漫故事”在1922年再版14次。尽管威尔弗雷德·尤尔特的作品《启示之路》(Way of Revelation)中的主人公不得不与在后方堕落的女友做斗争,但他对战争本身的谴责却显得十分缄默。

同样,并非所有的战争回忆录都表现出清醒的理解。实际上,在萨松、布伦登和格雷夫斯的作品中,其反战情感比人们想象中的要淡化许多。人们将《向一切告别》视为“对战争进行猛烈抨击的论文”,格雷夫斯本人对此都错愕万分。格雷夫斯精辟地揭示了人们是如何“算计”其生还概率的:

要使对方一人致死,我们要冒1/5的危险,特别是当我们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削弱敌方的人数时;比如,干掉一个著名的狙击手……只有那一次我看到德国人但没有开枪……将一个受伤的德国士兵带到安全的敌方需要冒1/20的危险……当弹尽粮绝,需要在不被击中的情况下从堑壕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有时我们需要走捷径——径直翻过去),那么如果动作够快,该风险为1/200;如果精疲力竭的话,那么这种风险则提高到了1/50。

格雷夫斯同样描写了“军队并不关心我们盟友的成败以及战争的根源”,在这种情况下,“军团士气历经所有灾难却始终没有被湮灭”。作为“普通士兵”中存在暴力文化的证明,他援引了一个事件:两个士兵接受了军事法庭的审判,并被执行死刑,原因是他们谋杀了自己的一名中士。此外他还评论道,“很奇怪,为什么英国人和法国当地居民之间只发生了零星的几场冲突。”他同样没有忽略这样一个事实:“性病医院总是人满为患。”格雷夫斯简单而颇具黑色幽默地解释,所有情节并非旨在传达愤慨。布伦登的《战争的寓意》(Undertones of War)揭示了战争的可怕,但它同样传达了普通士兵对死亡的痴迷(目睹教堂院子中被炮击而炸翻的坟墓中的“怪人”),以及他们将这些恐怖轻描淡写的淡定。在萨松那本小说性并不强的回忆录中,人们漠然而坚定地回忆,“之所以在堑壕作战,是为了去杀人”,由此来给逝去的朋友报仇雪恨;之后,人们“因为能上战场而欢欣鼓舞……翻越堑壕如同某种宗教体验一般”。萨松指出,他并不是“强烈谴责战争的信徒……1917年,我开始体会到,大多数人的生命就是对抗不公正的丑恶奋斗,并以一个廉价的葬礼收场”。他同样承认死亡本能:“每当我的思绪重返战场时……一种半自杀式的本能便开始纠缠我,使我痛苦,那是一种需要被消灭的诡诈的强烈欲望。”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