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波峰与波谷 > 第59章完结

第59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波峰与波谷第59章完结

以“清浊”论官职高下的制度,为秦汉所无,而是魏晋以下发达起来的,系由士族的文化偏好所造成。.微-趣`小′税?徃. \首_发¨官僚体制的官职分等分类,本应依照权责与职类而定;而基于“清浊”的分等分类,对之显然就是一种“扭曲”。文化士族通过对清要、清闲和文翰性官职的独占,进而将其弄成“清官”,来维系其对寒人、对吏职、对军职的优越地位。北朝官制来自魏晋,当然也有文散官,也把若干官职视为“清官”,还有“第一清”、“第二清”、“第三清”的规定。但在这里,南北还是有明显不同的。首先,南朝是“官以人而清”,士族偏好的官就是“清官”,北朝的“清官”却是硬性规定的,它不因士族偏好而变化,谁做到这个官儿,谁就“清”,即“人以官而清”。其次,江左“清官”偏重“清闲”,而北朝所谓“清官”多是台省要职,或说北朝“清”的标准更偏重“清要”。/x/i¢a?o~s+h\u~o~g+u,a\i`.`c′o′m!比如说,廷尉、御史之官在南朝不算清官,因为士族讨厌法制;但北朝的廷尉和御史,都在“高选”、“清官”之列。可见北朝“清官”观念,已摆脱了士族偏好,而向官僚政治回归了。北朝的军功贵族,对“清浊”那东西是很淡漠的。很有趣的是,南朝的秘书监、秘书郎最为起家华选,乃是文化士族的独占禁脔;而在北朝我们却看到,有个“力曳牛却行”的伊香馛做了秘书监,有个“勇健不好文学”的贺若统做了秘书郎。武士居然能做秘书省清官,这种事儿,在南朝打着灯笼也找不到。西魏统治者所颁《六条诏书》申明:“苟得其人,自可起厮养而为卿相!”确实,西魏的军功新贵,有很多就是“起厮养而为卿相”的。史称北周“选无清浊”,不再有江左的那种清官浊官之分了。唐朝的清官、清望官概念论“官”不论“人”,这是上承北朝的,而非南朝。/我?得.书¢城~ ?埂+辛¨蕞¢筷¢在北魏末到东西魏之间,门阀化了的洛阳权贵受到重创,战乱中一大批军功新贵涌入了统治阶层。值此之时,中古文号、军号、清官、浊官的品位秩序,再一次面临猛烈冲击。其时出现了一种文号与军号的“双授”制度。朝廷在用位阶酬奖将士军功的时候,除了授予军号外,还要同时授予一个文号。比如,授予振威将军之号时,同时又授一个给事中:授予骠骑将军之号时,同时又授一个光禄大夫。西魏北周的“双授”制度最为典型,九命官阶的正从18级,每级列有两个军号、两个文散官,共36阶,以供军号与散官的双授、以及两号同时迁升。参看下表:

《西魏北周双授表》。右栏中以郎将、都尉、司马为称之官,此时亦属文号。

军号与散官这种品位性的东西,本是各自发展的,而在“双授”制度下,两条进化轨迹奇妙地重合了!“双授”的背后是什么呢?是军功新贵的再度崛起,他们不再满足于占有军号,进而问鼎文散官,将那文化士族的昔日身份标志,也强行据为己有。中古“文武清浊”的品位秩序,被决定性地突破了。

当然军功贵族政治本身,还不是中华帝国的政治“常态”,其“常态”仍是文官政治,或说“士大夫政治”。隋唐间帝国政治继续“回归”,以科举繁荣和进士集团崛起为标志,文官政治恢复“常态”了。这个历程依然与品位结构的变化息息相关。西魏北周的“双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