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完结(2/2)
好书推荐: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波峰与波谷第29章完结
20万人举一人。大致说,每年举至朝廷的孝廉数量约二百多人。另一科目是秀才,在西汉本来是特科,后来变成了岁举,并因避刘秀的名讳而改称茂才,以州刺史等官为举主。这样,就形成了州举秀才、郡举孝廉的两科并列体制。茂才的察举对象往往现任官吏,举后直接任命为县令、县长等。孝廉的来源,则有吏有民。茂才稍高于孝廉。
汉廷选官,在分科取人上形成了“四科”制度。什么是“四科”呢?就是选官的四个类别及相应标准。第一科是“德行高妙,志节贞白”;第二科是“学通行修,经中博士”;第三科是“明晓法令,足以决疑”:第四科是“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照奸,勇足以决断,才任三辅剧令”。简言之,也就是德行、明经、明法和治剧四科,标准则为德行、经术、法令和吏能。丞相或三公,须按“四科”标准辟召官属任用吏员。
具体说来,“四科”是长官辟召属吏的标准,进而从总体上看,“四科”也是对汉代选官基本精神的很好概括。像察举科目孝廉、明经、明法、治剧等等,就可以与辟召“四科”直接对应。所以不妨说,“四科”的精神也适用于认识察举。“四科”大致可分两类:德行、经术之科,是偏重于儒生的;明法和治剧之科,是偏重于文吏的。明经、明法是就专业知识立科的;德行、吏能则是就行为特征立科的。可见,“四科”是汉代选官的结构性特征的集中反映,既体现了汉帝国对官僚资质的基本要求,也反映了帝国官员来自儒生、文吏两大群体的政治局面。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