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完结(2/2)
好书推荐: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第120章完结
5年2月至1917年11月的“动荡期”内,闽人也流失数人,连郭则沄都未再赴会。这或许与社址迁移和人事纠纷有关,但另外不可忽视的因素有二,一是闽、粤流派之争,二是有大力者欲扭转京师盛行诗钟(类似联语)之风,回归作诗的“正途”。
这其中的代表人物正是闽人陈衍(石遗)和郭则沄。闽派陈宝琛诗钟最工,某次颇赏一卷,“而同社非闽派者,皆不以为然。即闽派中之陈石遗,亦不谓然”。原来陈衍称颂另一卷,但“同社皆谓此童子初学对偶所为”,[140]令陈衍不无尴尬。其实,陈衍对民初“都下最盛诗钟之会”的状况颇有意见,自称“余颇苦之”,故与樊增祥、左绍佐、周树模、江瀚、易顺鼎、俞明震、吴士鉴、梁鸿志、黄濬等人另立春社,赋诗而不作诗钟。[141]前文已述,樊樊山于1915年入都,而俞明震于1918年去世,所以春社约在1916年至1917年活动,正是寒山诗钟相对萧索的时段。
郭则沄也曾明言不喜作诗钟,[142]民初颇思恢复其先辈所创的击钵吟,以自张门户。这是他创立蛰园诗社的重要考量。据说“京朝士大夫退食之暇”,以诗歌为乐,乃“百余年来风尚”。其间虽“体裁屡变”,独闽籍先辈“所创之击钵吟”流传弗替。尤其自前湖北巡抚郭柏荫以至郭则沄,四世皆参与击钵吟雅集,以故士流津津乐道,谓击钵吟乃郭家所擅。所以郭则沄颇以恢复振兴击钵吟自任。郭氏有一段自述,既描述了清末民初京师诗社风气的变迁,也道出了其创立蛰园诗社的缘起。他说: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