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 > 第120章完结

第120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第120章完结

寒山诗社专作诗钟。?墈~书`屋¨小\税!惘` ~罪?芯^章!結,耕+辛?快′相传诗钟产生于福建,后流播于广东、两湖、江浙、京师等地,晚清时期已在文人士大夫中间颇为流行,至民初尤盛。其体格大抵分为建除体和赋物体。建除体又称嵌字体,“拈取平仄各一字,分嵌于第一字者,曰凤顶,亦曰一唱”,比如“陆、名一唱”,关赓麟有句云:“陆沉一洒诸人涕,名殉难忘烈士心。”分嵌于第二字者曰“燕颔,亦曰二唱”,比如“路、当二唱”,罗惇曧有句云:“无路请缨怜弱冠,何当剪烛待平明。”此下嵌字递推,分别叫鸢肩(嵌于第三字,即三唱)、蜂腰(四唱)、鹤膝(五唱)、凫胫(六唱)、雁足(七唱)。比如“白、宫七唱”,袁励准有句云:“历下才人传曳白,胜朝大案说移宫。”此后争奇斗艳,花样翻新,又将两字嵌于不同位置,比如“一嵌于上句之尾,一嵌于下字之首者,曰蝉联格”,将一字嵌于上句之首,另一字嵌于下句之尾者,曰魁斗格,一嵌于上句第二字,一嵌于下句第三字者,曰轱辘,一嵌于上句第三字,另一嵌于下句第二字者,曰卷帘,甚有将三字分嵌于两联者,不一而足。^1,7?n′o·v~e?l+.\c^o/m,赋物体或称咏物体,又分分咏、合咏两格,“凡一事一物及人名地名,择其轻重宽狭,雅俗虚实,最难配置者命题”,为分咏格,比如“王荆公、蟹”一题,高步瀛咏道:“是谁作俑三经义,笑尔横行一世雄。”“如仅命一题,作一联对句者”,为合咏格。此外又有变体曰“笼纱”、“晦名”等。[136]寒山诗钟社诸体兼作,而以“建除体为最多”,“盖命题积久而易同,用思因难以见巧”。[137]

诗钟又分闽、粤二派,互相争衡。宗威曾总结道:“诗钟作法,大概分为闽、粤两派,湘派与粤派相近。粤派尚典实,闽派尚性灵。典实派简称为典句,性灵派简称为白句。尚典实者,率诋闽派为空疏。尚性灵者,率诋粤派为板滞。,微¨趣-晓·税¨ ~醉′薪\章\结_庚·薪,快?实则源分流合,各有专长,文人相轻,自古而然,非定论也。”[138]杨寿枏亦指出:“诗钟一体,闽、粤人最擅长,闽派以雅隽为主,粤派以典丽为宗。近年都下著名之寒山社,则粤派也。”[139]寒山诗社既由粤人关赓麟兄弟主持,其中巨擘易顺鼎和樊增祥又系两湖诗人,与粤派相近,故该社为粤派代表。

从寒山诗社社友的省籍分布来看(详表7-3、表7-4和表7-5),该社成员几乎各省皆有,显示出京城第一大诗社成员来源的广泛性。但在诗社最盛的1913年至1914年,广东人占据了诗社成员中的压倒性多数,湖南人紧随其后,从人员构成方面鲜明地体现了寒山诗社的粤派底色。

表7-3 寒山诗社社友省籍分布之一(截至1914年初)

表7-4 寒山诗社社友省籍分布之二(截至1914年夏)

表7-5 寒山诗社社友省籍分布之三(1915年2月至1917年11月初)

不过,在1915年2月到1917年11月期间,社友明显减少,尤以广东人为甚。究其原因,厥有二端:一是1914年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后,许多粤籍国民党议员及相关人士随后纷纷出京;二是1915年6月关赓麟被劾卸任京汉铁路局长,随后寒山诗社迁出京汉铁路会原址,加以人事纠纷,赴社之粤人遂少。

需要指出的是,癸、甲进士在寒山社中颇占重要位置。表7-3、表7-4和表7-5显示,癸、甲进士在三次社友统计中,分别为11人、20人和10人,分别约占社友总数的1/8、1/8和1/10。除了社长关赓麟外,郭则沄、何震彝、顾准曾、朱汝珍、温肃、林步随、何启椿、李景濂、吴璆、饶孟任、刘敦谨、王揖唐、袁嘉谷等人皆是个中高手。

此外,福建人多诗钟好手,寒山诗社成立最初两年,闽籍社友总数仅次于粤籍,但在191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