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 > 第119章完结

第119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第119章完结

寒山社址移置宣南后,稊园诗社于1915年秋同时并起。/l!k′y^u/e·d`u¨.^c~o?m+先是1914年9月,关赓麟“买宅东安门外官豆腐园……取稊米太仓之义”,名之“稊园”,11月迎养乃父关蔚煌于园中。[118]此地位于京城中心,“群贤觞咏,许为得所”,逐渐成为诗钟雅集的又一场所。1915年1月24日,许宝蘅曾记道:“三时到稊园,关颍人之新居,作诗钟。”此后数月,许氏屡赴诗钟雅集,时在东单二条胡同的寒山社,时至东安门外稊园。[119]迨1915年秋,寒山诗社迁往宣南江西会馆,因社集往往至深夜方罢,住在城内的社友颇觉“弗便宵征”,稊园诗社因之特起。[120]后来寒山诗社再迁西城铁路协会,位于东城的稊园诗社,便与之东西“对峙”。[121]由于稊园与寒山皆由关赓麟主事,社友亦多重合,故樊增祥谓“稊园与寒山同源而异流者也……譬诸一家而分爨者,人皆两利而俱存之”,丁传靖称稊园之滥觞,“即寒山之支派”。/r+u\w!e+n¢.·n+e,t′[122]两社的渊源由此可见。

如果说1914年秋冬稊园落成,为稊园诗社的成立创造了条件,那么1915年6月关赓麟被劾卸任京汉铁路局长,则是寒山诗社被迫迁址,稊园诗社最终告成的现实动因。陈声聪曾说:“癸丑上巳,梁任公招集都人士百余人,修禊于西郊三贝子花园,喧动一时,于是关颖人即据以创立稊园诗社。”[123]似有未谛。王鹤龄说:寒山诗社“开始活动地点在宣武门南,后在东单二条胡同。民国三年关赓麟家稊园落成,遂活动于南池子大街南湾子胡同之稊园”。[124]亦可再商。昝圣骞说:“寒山、稊园两诗社,一先一后,皆由关赓麟所创立,是民国时期北京地区影响较大的诗社。”甚是。惟谓“寒山诗社最迟于1912年初即已成立,稊园诗社继起,1913年由关赓麟创于稊园”,[125]尚需核实。寒山、稊园两诗社并立之后,虽然时局愈来愈乱,社友渐少,但酬唱吟咏不断,颇为难得。?j\i~n¢j^i?a`n,g`b~o`o/k,.\c!o+m¢

五年之后的1920年秋,郭则沄在东四二条胡同建成一座园子,因其表字蛰云,故取名蛰园。郭曾炘、则沄父子遂在该园的栖霞阁成立蛰园诗社。[126]蛰园诗社不作诗钟,以击钵吟闻名,每月一集,频率虽不及寒山、稊园,但主人郭氏家世显赫,父子均系进士,文名籍甚,早为寒山、稊园两社巨擘,且此时郭则沄位居国务院秘书长之要津,因此蛰园诗社一经成立,就有后来居上之势。

至此,寒山、稊园、蛰园鼎足而立,号为宣南三社,每月数集,京师诗社遂盛况空前。几次整数大会,均编有特集,尤值得注意。1923年重九日,适值稊园200次大会,循例展于九月十二日举行。九月初一日,樊增祥撰“招客启”,同时丁传靖拟“小启”,特邀两社同人届时赴稊园雅集。[127]甲子腊月(1925年初),蛰园迎来50次大会。随后郭则沄编成《蛰园钵社第五十次大会诗选》,樊增祥、王式通均作序阐扬。[128]

从会期来看,稊园诗社为两周一集。据樊山所拟招客启,1923年寒山诗社已届500次大会,看来寒山诗社每周社集的习惯至此仍在保持。不过,随着时局变迁,社友凋零,1923年之后,寒山诗社难以维持每周一集的高频率,亦改为两周一集。[129]所以直至1927年三月初七日,寒山诗社方迎来600次大会。从亲历者郭曾炘的日记可知,虽然关赓麟斯时仍在竭力主持,但诗社的衰落似已不免。郭氏在为“寒山社六百会”捐助了奖品后,“初拟不赴”会,但架不住关赓麟“一再电话相邀”,还是勉强一临。只是社友到者仅“二十余人”,“且晚饭后多先散,存者不过十余人而已”。[130]与前此大会盛况不可同日而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