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第52章完结
科举考试。如果在主张减废科举的刘坤一、张之洞、端方、赵尔巽等人的地盘举办会试,恐怕他们就未必觉得“体面”。不过,河南当局的情况却恰恰相反。辛丑年九月十七日,刚刚卸任河南巡抚的于荫霖在召对时,就主动“申请”在河南举办乡、会试:“停科举之旨一下,天下士子皇皇,条约臣不深知,皇太后、皇上回京以后,但能开科,不妨借河南贡院乡、会试,以固人心。”慈禧说:“本来是固结人心要紧,你说得话都是当办的事。”[26]这一对话值得特别注意。而且,时任河南巡抚松寿也没有表现出废科举的倾向,且系满人,对朝命更无商量余地。此后直至1905年立停科举,历任河南巡抚锡良、张人骏、陈夔龙均倾向于保全科举。此外,借闱河南或许有照顾河南、陕西士子、商民的意思,但也给河南地方带来财政压力,而地方官出的钱还是来自老百姓。其实,参加顺天乡试、会试的士子来自全国各地,放在南京亦颇合适。
因此,清廷之所以决定借闱河南会试,很可能是这样考虑的:礼部与全权大臣意欲借闱南京,既便利考官,也方便大部分士子,但两江总督刘坤一不同意,于是只好作罢。河南与山东相比,有地处中心、贡院闳敞的优点,且督抚唯命是从,所以被政务处选中。看来会试借闱地点的确定,有一个从南京到开封的权衡过程。可以说,河南本来是个“备胎”。故李鸿章的谈判助手张佩纶颇不满于借闱河南,他说:“顺天乡试乃借豫闱,成何气象!”[27]顺天乡试如此,礼部会试借闱河南,更成何体统。张佩纶此处有可能是对洋人不许北京举行乡、会试表达愤慨,但考虑到张氏参与了辛丑谈判,知悉顺天乡试、会试必须借闱,也了解礼部和全权大臣倾向于南京,故更可能是因为未能借闱南京,体制稍逊,所以发此牢骚。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