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 > 第52章完结

第52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第52章完结

可知礼部欲借闱南京的理由主要是:考官便利、沿途地方供应负担较轻、贡院规模合适。·兰_兰*闻′血¢ ,庚,新¨罪?全¨其实,选择与京师贡院同为十八房的江南贡院,表面称规模较宽,实则暗含朝廷体制。考虑到礼部会试破天荒地不能在京举办,主要是英国公使等外人“压迫”所致,那么即使借闱,也须体制相当。因此,地位仅次于北京的南京自然是首选。不过,如何定夺,尚须最高层仔细权衡。既要为考官、士子的便利着想,也须避免外人干涉,还要考虑借闱地方督抚的态度。

从外人角度看,英国公使、参赞此前均表示过会试可以借闱南京。早在5月10日之前,由于萨道义在北京会试问题上不肯松口,李鸿章放出风来——如果坚持停止北京会试,皇帝将不回銮。萨道义在给英国外交大臣兰士敦侯爵(Lord Lansdowne)的信中,已表示中国人或许可以借闱南京举行会试,但绝不允许北京举行任何科举考试。[19]因此,英国参赞杰弥逊在5月24日与张之洞晤谈时,亦称直隶、山西“乡试必须全停,会试只可改在他省,或在南京”。[20]况且,礼部奏折系会同议和全权大臣所上,想必外人的意见早已考虑。′z¨h′a~o-x^s·.?n\e/t`

看来最终未选南京,似与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消极态度有关。礼部折递上后,旨下政务处议奏。据说最高层专门探询刘坤一之意,刘“于此颇觉难置可否”。[21]会试借闱南京,无疑会给江苏增加诸多负担;且会试如借闱南京,顺天乡试就很可能也借闱南京,则江南乡试便须推迟至十月再举行,甚为不易。主张科举减额、大兴学堂的刘坤一自然不愿同意,但又不好表态反对。不过,以刘坤一斯时的权势威望,又系参预政务大臣,只要他不明确支持,政务处恐不便强行议准。这是政务处否决礼部的南京方案,最终选择河南开封的重要原因。

当然,选择河南亦有其他考量。范沛潍认为,除京师贡院被焚外,[22]还有四点原因。(1)河南的义和团运动不似山东、直隶、京津地区剧烈,“在河南举行会试,就不易引起外交纠纷。这是癸卯、甲辰科会试借闱河南贡院最主要的一个原因”。(2)“开封地处中原,位置适中,交通便利。”(3)“河南贡院占地颇广,号舍众多,条件较好,完全有条件承担全国会试。/优¨品¨晓_税′王¢ ¢庚`欣^蕞~全_”(4)“太后对开封产生了好感,特别是对河南官员的接驾十分满意……在开封举行会试,也可算是对河南的照顾与重视,给河南官员的体面。”[23]只是这种解释最多构成借闱河南的充分条件,而不足以构成其必要条件。

首先,如果注意到礼部会同全权大臣奏请在南京会试,那么义和团运动的解释就站不住脚了。因为河南尚闹义和团,且南阳府、光州在停试之列,两江则在东南互保之下,并无义和团,江苏且无教案,更无外交纠纷。其次,开封确实位置适中,如在轮船、火车未通时代,四方之士子“固无远近悬殊之虑”,但在“东南诸省轮舟畅行”而芦汉铁路尚未全通的时代,开封与北京、南京相比,就算不上交通便利。迟至1903年,芦汉铁路虽已修至信阳州,但距离开封省城“尚有六七百里”,当癸卯科会试的时候,“吴、越、湘、鄂、闽、广等省之公车赴汴,无论自信阳州换车、由清江浦起岸,皆须陆行数百里始能得抵汴中。其间或因道路难行,或因车辆难觅,种种受累,窘不堪言”。[24]因此,与南京相较,选择河南仅对河南、陕甘、山西地区士子便利,对大量南方士子几乎是个梦魇。再次,河南贡院占地广、气势雄伟则是实情。朝廷决定顺天乡试借闱河南后,开封贡院随即展拓扩建,其内帘规模较京师贡院尤宏。后来癸卯科会试同考官恽毓鼎就称赞“其规模胜京闱多矣”。[25]

至于说在开封举行会试,是出于慈禧太后对河南官员的好感、给他们的体面,恐怕要仔细分析。破天荒地在地方举行会试,对地方官来说,或许是“无上光荣”,但也是财政与精力的巨大负担。所以,这就取决于当地官员如何看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