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第4章完结
此期在进士题名方面出现两部巨著,实奠定后来研究之基础。~萝′拉¢暁-税′ ?更?欣¢醉+哙^甲辰科榜眼朱汝珍于1929年编著出版《词林辑略》一书,将有清一代翰林按科次勒为一编,考证其籍贯、字号及简要仕履等,价值甚大。[17]1941年,房兆楹、杜联喆伉俪合编之《增校清代进士题名碑录附引得》出版。该书在校核清人进士碑录基础上,补全同治一科、光绪十三科、清末游学和学堂毕业进士题名,俾清代进士全录一编在手,又制成人名索引,颇便利用。[18]
民国时期,除了前文已经提及的从人才地理分布研究科举,更须指出的是潘光旦、费孝通有关科举与社会流动关系的研究。[19]1960年代前后,海外蓬勃兴起的关于科举与社会流动的诸多研究,与此实有后先呼应的关系。此外,日本汉学泰斗狩野直喜于1923~1924年在京都大学讲“清代的制度与文学”,有“清代的科举制度”讲稿,对清代科举从县试、府试、院试直至殿试、朝考,均做了考述,只是讲稿直至1984年方在日本整理出版。其将清代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个阶段,认为生员一级的考试乃是学校试,外于科举系统。[20]现在看来,这种观点还可再商。不过,狩野的学生、日本科举研究大家宫崎市定于1946年出版的《科举》一书,继承了上述观点。宫崎著作最后一章简要讨论了清末新教育的出现与科举制的崩坏。[21]
1949年至1990年代初
1949年之后的十年间,有关清代科举的巨著,当属商衍鎏1958年出版的《清代科举考试述录》。′k?a·n?s?h`u/b`o_y,.,c~o-m·商氏以甲辰科探花现身说法,对清代科举考试的沿革、层级、类别、定制、考法等情况做了详尽考述,兼顾文、武、翻译诸科,并及考誊录、中书、官学教习等附属科举系统的各项考试,甚至就清季停科举后的各类考试亦有述及,且专章叙述八股文、试帖诗、科场案、科场逸闻。该著图文并茂,翔实可信,允推清代科举研究百科全书式的参考书,[22]为后来研究者广泛征引。商著还述及了癸卯、甲辰二科会试、殿试,尤其是于“翰林院庶吉士之散馆”一节末尾扼要叙述了进士馆的历史,并点出了进士馆取代庶常馆的制度变革。[23]在此前后,商氏还在香港《大公报》和《广东文史资料》发表文章,追述参加科举考试的历程,尤其是癸卯科落榜,甲辰科会试、殿试、传胪与朝考的情形,并驳正了有关甲辰科殿试鼎甲名次变易的讹闻,叙述了沈钧儒、谭延闿、蒲殿俊、颜楷、陆光熙、汤化龙、黄为基、张其锽等甲辰科名进士极其不一的出处。[24]在此之前,甲辰科进士、历任民国要职的贾景德于1956年出版《秀才·举人·进士》一书,现身说法,可补充商衍鎏的记述,惜篇幅嫌小,详于县试、府试、院试,乡试略有提及,而甲辰科会试、殿试竟付阙如。[25]另外,浙江举人钟毓龙的《科场回忆录》亦对两科会试有所追忆。[26]亲历者的追述,为癸卯、甲辰会试的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和提示。/k\a/y?e¨-¨g\e`.·c+o+m`与此同时,参加过科举小考的齐如山推出《中国的科名》一书,通过介绍童生、秀才、贡生、举人、进士、翰林等科名的身份性质,描绘了一幅科举社会图景,饶有趣味。[27]此外,朱沛莲的《清代鼎甲录》在历科的三鼎甲和尚侍督抚同年题名履历方面,创获不少。[28]
五六十年代,有关士绅问题、科举与社会流动问题的成果迭出,而且产生了有益的学术争论。张仲礼、何炳棣、瞿同祖的研究成果,堪称代表。[29]科举与社会流动的相关论文,1963年由约翰纳·门泽尔(Johanna M.Menzel)编入论文集中。[30]值得关注的是,德国汉学家傅吾康(Wolfgang Franke)于1963年出版的《中国科举制度革废考》,梳理了康乾两朝及同光以降改、废科举的思路与尝试,并注意到了诏开进士馆一事,认为“此诏令如果得到严格执行,将是一项重大创举”。[31]虽然由于当日材料所限,相关论述还显单薄,亦间有误读,但将清代科举的改革与停废作为专题研究,此书有开拓之功。它以1900年为界,将康乾、同光以降至戊戌时期的朝野努力划入改科举的范畴,而将1901年至1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