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 > 第3章完结

第3章完结(2/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第3章完结

字的意义”、“科举与学校的关系”、“科举制度中考试的情形”、“科举时代士人的出路”四个方面,撰文介绍清代科举制度。[12]

邓嗣禹于1936年出版专著《中国考试制度史》,详细检讨历代考试制度,尤详于明清二代。书中一则称:明清考试“方法之严密,不惟足以冠古今,亦并足以法中外”;再则谓:“中国考试,已千有余年,历代继绳,时加改革,积千余年之心思才智,覃精竭思,兴利除弊,制度严密,良有以也。后虽流弊丛生,要治人之不善,非方法之不良,不足为本身病也。”但同时亦反思清代“乡试、会试,重头场八股文,而轻视二、三场;殿试、朝考,舍文章而重书写,是皆舍本逐末,虚张声势,过于重形式而忽略实际”,将科举停废之原因归结于八股文之反动与外患之刺激。[13]邓著为此期考试制度的代表作,后来多次重印,海内外影响甚大,其对清代科举制利弊以及清季科举制变革的讨论,亦颇具启发。

此期必须注意的是,徐凌霄、徐一士兄弟在《国闻周报》连载8年(1929~1937)的掌故名作《凌霄一士随笔》。以往研究者或许因它既非论文,又非专著,故并不将其看作清代科举研究的重要成果。其实,徐氏兄弟熟谙掌故,搜集利用大量的日记、书信、年谱、笔记、访谈材料,欲为研讨清史之一助,因国民政府考试院、监察院之设,尤聚焦于科举、台谏两项固有制度,故对清代科举的诸多方面做了叙述、考辨与分析,对清季改科举、废科举,癸卯、甲辰两科会试、殿试、朝考及部分进士的情况,均有涉及,为深入的专题研究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参考。[14]可惜后来的科举研究,对该书成果的吸收尚不够。同时,徐凌霄的《古城返照记》虽系小说,实含有颇多科举掌故,甚有见地。杨国强新近的论文就引用过该书对“官卷”的精辟解释。[15]此外,癸卯科翰林郭则沄的《十朝诗乘》,涉及清季科举制变革的史实与评论,亦颇不少。[16]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