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欲将血泪寄山河(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煮酒笺花,人归何处:李清照传05/欲将血泪寄山河
还在南渡江宁之初,李清照就曾写下“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的诗句,讽刺南宋朝廷一味逃跑而不思收复故地,迎回徽、钦二帝。那些诗,曾引得她的亲人好友无不为她担忧。
从宋钦宗靖康二年三月金人掳徽、钦二帝北去到绍兴三年(1133年),时间已经过去整整六年了。六年里,多少志士仁人及中原百姓都在盼着朝廷能早一日将金兵赶走,将被囚北国的二帝迎回。赵构于应天府称帝之后,迫于形势,也曾起用主战派的李纲、宗泽等人,然而终抵挡不了对金人的恐惧及个人的享乐之心,他很快就弃李纲、宗泽等人不用,转而把大权交到汪伯颜、黄潜善等一帮一味投降求和的奸佞小人手里,也从此开始了他南下的逃亡之路。好在,在赵构带领他的小朝廷一路流亡南下之时,民间的抗金斗争却进行得如火如荼。以宗泽、岳飞、韩世忠等忠勇良将为代表的抗金力量,曾多次给南下的金兵以沉重打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南宋小朝廷的压力。如果不是他们,在金人搜山捡海的追击之下,赵构也许早已同他的父亲和兄弟一样,沦为金人的阶下囚或者命丧金人的铁蹄之下了。
绍兴二年,金人的追击暂告一段落。经过几年的长途征战,此时的金人内部也问题重重,屡次南下,屡遭南宋抗金民众的反击,兵士们已产生了严重的厌战情绪。他们渐渐意识到,赵构的南宋朝廷已非昔日的北宋那样好对付。金人退而求其次,退回中原,故伎重演,在北方扶持起刘豫的伪齐政权,从而给了偏安临安的
赵构朝廷以喘息的机会。
结束了几年的逃亡生活,暂在临安安定下来,这一次,不知赵构是真的怀念起自己沦落在北寒之地的父兄,还是迫于某些压力,他竟然做出了一个决定——绍兴三年五月,他派遣签枢密院事、吏部侍郎韩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松年出使金国,同时去慰问被囚于北方的徽、钦二帝。
消息传到李清照耳朵里,她激动得难以自抑,满腔的悲喜交集,一齐涌至笔端,她提笔写下那两首著名的《上枢密韩肖胄诗》,为韩胡二公送行:
绍兴癸丑五月,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使虏,通两宫也。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落。见此大号令,不能忘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以待采诗者云。
三年夏六月,天子视朝久。凝旒望南云,垂衣思北狩。如闻帝若曰,岳牧与群后。贤宁无半千,运已遇阳九。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何必羹舍肉,便可车载脂。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谁当可将命,币厚辞益卑。四岳佥曰俞,臣下帝所知。中朝第一人,春官有昌黎。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嘉祐与建中,为政有臬夔。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仪。夷狄已破胆,将命公所宜。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墀。曰臣敢辞难,此亦何等时。家人安足谋,妻子不必辞。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单于定稽颡,侍子当来迎。仁君方恃信,狂生休请缨。或取犬马血,与结天日盟。胡
公清德人所难,谋同德协心志安。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皇天久阴后土湿,雨势未回风势急。车声辚辚马萧萧,壮士懦夫俱感泣。闾阎嫠妇亦何如,沥血投书干记室。夷虏从来**狼,不虞预备庸何伤。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葵丘践土非荒城,勿轻谈士弃儒生。露布词成马犹倚,崤函关出鸡未鸣。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灵光虽在应萧萧,草中翁仲今何若。遗氓岂尚种桑麻,残虏如闻保城郭。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子孙南渡今几年,飘流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又
想见皇华过二京,壶浆夹道万人迎。连昌宫里桃应在,华萼楼前鹊定惊。但说帝心怜赤子,须知天意念苍生。圣君大信明知日,长乱何须在屡盟。
诗前有一段小序,记录了李清照作此诗的初衷,也交代了李清照家族与韩家的世谊。韩肖胄的曾祖韩琦曾在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为相,祖父韩忠彦在徽宗建中**年间为相,李清照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得到他们的照拂,故称出其门下。而今李清照自感家世寒微不敢前去拜谒,只能写诗以表达她对他们出使金国的一片崇敬与关心之意。
这首长达八十句的杂言古体诗,上半首是五言,下半首是七言,从内容来看,全诗大体可分为四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