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煮酒笺花,人归何处:李清照传 > 01/移居杭州叹残春

01/移居杭州叹残春(2/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煮酒笺花,人归何处:李清照传01/移居杭州叹残春

新室如赘疣。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建立的西汉,与公元前25年由光武帝刘秀所建立的东汉,原本是一种继承关系,后来王莽篡政改国号为“新”,称为“新莽”。在清照看来,无论是当时的王莽新政还是眼下的张楚、刘齐伪政,对于皇室来说,都无异于人

体上长出的毒瘤。

下联两句则寄托着清照的理想与追求。嵇中散,字叔夜,即魏晋易代之际的嵇康,他与山涛(字巨源)等同为“竹林七贤”成员,曾拜中散大夫,故称嵇中散。当年山涛为吏部郎迁散骑常侍后,曾意欲推举嵇康,嵇康却与阴谋篡魏的司马氏集团水火不容,遂与投靠司马氏的好友山涛绝交,并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其中就有言:“非汤武而薄周孔。”嵇康的“薄周孔”并非指他鄙薄周公、孔子,他本身就是一位儒教的奉行者,不过是借此揭示司马氏的政治阴谋,也表达自己不与其同流合污的决心与态度。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坚持,嵇康最终放弃儒教转信老庄,隐而不仕,最终被司马昭处死了。

李清照借对魏晋名士的赞赏来抒胸中块垒,这首诗是对当时的伪楚、伪齐两个傀儡政权的辛辣嘲讽与蔑视。当然,其中也暗含着她对朝廷统治者的期待与希望,她希望他们不要再一味地逃跑与苟且,而是早日收复失地以图中兴。

王仲闻在《李清照集校注》中评论此诗:“作者跳出了封建时代妇女生活的狭窄天地,发表了对社会、政治的一些见解。莫怪后来理学家朱熹也说‘岂寻常妇人所能’。”

是的,宋代确实是一个不缺少才女的时代。与李清照同代的朱淑真、魏夫人都曾以诗词才名名动宋代文坛,但像李清照这样时时不忘忧国的女词人却不多,她们更多地是拘泥于各自的情感世界,吟风弄月,抒写儿女世界里的浓愁淡恨,这也是李清照之所以能光耀千秋的原因。她有儿女小世界,更将家国天下装在胸中,对于一个封建时代的女子来说,

要做到这点谈何容易。

李清照与民国才女张爱玲,她们二人相隔八百多年,人生经历却有太多的相似之处。然而,在这一点上,张爱玲是无法与李清照相比的。张爱玲终生都是一个不关心政治的女子,她写红尘情爱,却如一轮冷月高高俯视人间,她与这个红尘世界始终隔着一段距离,世界在她身外;李清照却是至死都与这个世界紧紧拥抱在一起,她真诚地书写着自己的浮世悲欢,更将家国装在心里,她如一枚太阳一样在炽烈地燃烧着自己,照耀着世界。

自越州赴杭州,清照漂泊的脚步总算停下来,可她的心,却如迷离的江南雨,无法获得真正的晴朗与安宁。一场病,从越州直追到杭州来,把那个春天熏染得苦涩漫长。春草青,春水绿,百花盛开,莺燕争啼,江南的春天,总是来得那样恣意**,李清照却无丝毫心绪去关注那满院的春光。人在病中,慵懒得连梳洗都嫌费力,对季节流光的转换更是迟钝,不知不觉中,竟是暮春了,院子里架上的蔷薇花,已发出铺天盖地的香气。

一首工致隽雅的《春残》,是李清照在初到杭州的那个暮春写下的。虽是诗,但极似小词,有词语,亦有词境,有易安小词的风格——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发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孤单多病,流落异乡,而沦陷的故园,却不知何时才能收复,面对又一个将要逝去的春天,李清照的思乡之苦也越发浓烈。梁间燕子**,院中蔷薇飘香,这原是一幅多么清丽又温馨的暮春画面,可这份乐景,在那个异地他乡的小院里,带给清照的却只有悲伤与思念。

(本章完)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