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移居杭州叹残春(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煮酒笺花,人归何处:李清照传01/移居杭州叹残春
对于当时流亡逃窜的高宗来说,越州这个地方,一度给了他安定与复兴的希望。1131年,高宗一路由温州重返浙西,经定海、明州、余姚,终于暂时摆脱了金兵的追杀,于四月十二驻跸越州。他将年号改为绍兴,越州这个地名也随着年号而变成了绍兴。这一年为绍兴元年,清照四十八岁。
在越州,李清照终于赶上高宗一行,可以稍停下来喘息一下,却发生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文物失窃案。越州,成了李清照的又一伤心之地。
北宋王朝,党争党祸频起;彼时的南宋王朝,心思则几乎全都用在逃跑与苟安上,但这并不代表朝中再无****。高宗本人对曾经的**大臣们极为讨厌,对曾经的元祐党及后人倒是宠信有加。在李清照流亡漂泊的那两年里,她的小弟李迒也算得宠,一直跟随皇帝左右,这大约也是李清照当时步步追随皇帝一行的原因之一。乱世漂泊中,除了这个手足,她又能依靠谁呢?
越州文物失窃,再一次给了李清照致命的打击,长途奔波加上伤心气闷,她又病倒了。彼时,她的弟弟李迒正陪着皇上驻跸越州城,消息传到李迒那里,他为姐姐心急如焚——那一连串的打击下,姐姐的身体、精神可还能承受得住?他自己却是身不由己,天天随驾皇上,想要给她一份照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就在李迒左右为难,不知如何安置姐姐之时,朝中又传来消息,说彼时的绍兴因从水路运来的粮食不敷宫、军食用,诏命已下,准备移跸杭州,并已派人先行前去营造宫室了。
越州,这个暂时可以歇脚栖居的城,她也待不下去了。
事实上,在此之前的建
炎三年,杭州已被升为临安府,名为皇上的行在,实际上已算陪都。当时的南宋朝廷,虽然一直在逃亡的路上,但其真正名义上的京都还是当时处在金人占领下的东京汴梁。临安,原本是浙江省西北部的一个县名(今属杭州市的一个下辖市),将杭州命名临安府,据说大约有三层意思:一是南宋偏安江南,有临时安置之意;二是南宋朝廷感念吴越国王钱镠对杭州的历史功绩,以其故里“临安”为府名;三是寓有“君临即安”之意。
建炎四年(1130年)十一月,朝廷放散了绍兴行在的百官。十二月,清照也由越州前往衢州。绍兴二年(1132年)正月,高宗从越州去了杭州,在小弟李迒的安排下,李清照也于这年春天随之赴杭。
两年来的流寓生活总算暂告一个段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这个自古以风景名胜闻名于世的地方,弟弟李迒为姐姐安排了一个颇为舒适的住处。那是一座被绿树浓荫环抱的小院,院前有池塘,院内****,遍植高大的芭蕉树,环境极清幽,很适合李清照休养身体。可这个异乡的小院,满院浓荫与花香,却难以让李清照再露出笑颜。风景再佳,毕竟是异乡,每到一片陌生的土地,潜伏在李清照心里的那份思乡之情就会重新来袭一次。
是的,她是偏安于这个江南名胜之地,暂得一份安稳了,可她的家乡,那里的山水,那里的人,此时还在金人傀儡政权的统治之下,处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
靖康之变前,面对金兵围攻汴梁的紧急形势,宋钦宗赵桓和一帮朝中大臣坐拥二十万大军的军权,却毅然决定割地求和。当时
的大臣张邦昌是力主与金议和的干将之一,他曾与康王赵构一同作为人质前往金国,归宋后,以其救国之功被委以河北路割地使。靖康之变发生后,徽、钦二帝被掳,张邦昌竟被金人硬生生扶上“皇帝”宝座,在金陵称“楚帝”,他该是历史上做得最诚惶诚恐的一位“皇帝”吧。据说金兵退去之后,张邦昌立即脱下帝袍,除去帝号,他不敢在正殿办公,更不敢自称为朕,只怕赵氏回朝之后,降其罪责。三十三天后,高宗赵构在应天府即位,张邦昌急急前往面见赵构请罪,赵构当时虽然没有降罪于他,但最终还是于建炎元年(1127年)九月下诏将其赐死。三年之后的建炎四年,历任河北提刑等职的济南守臣刘豫,再次步张邦昌的后尘,被金人封为“齐帝”。张邦昌充其量就是一个小人,贪生怕死而已;刘豫却是个实实在在的奸人,他完全沦为金人的帮凶,帮着金人一起攻宋。而当时朝中力主抗金的宗泽、李纲等人,在主和派黄潜善、汪伯颜左右相的排挤之下,渐渐无用武之地。也正是那样的内忧外困,才造成了金兵的长驱南下。
建炎四年,“刘齐”政权建立的消息传来时,李清照还在流亡的路上,她曾不无悲愤地写下一首题为《咏史》的绝句:
两汉本继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