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煮酒笺花,人归何处:李清照传 > 06/孤雁儿,渔家傲

06/孤雁儿,渔家傲(1/3)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煮酒笺花,人归何处:李清照传06/孤雁儿,渔家傲

从西往东,从北向南,从建炎三四年间到绍兴初年,清照携带着她的文物,追随着逃亡在路上的南宋朝廷颠簸不定。曾经的心血在漫长的流离过程中七零八落,越来越少,清照内心的忧伤愁苦也越聚越浓。

天涯孤旅,风雨飘摇,她所遭受的那一切苦痛,又将说与谁?

痛苦,总要找一个出口,让它流淌出来,才有继续走下去的力量。每一次命运将李清照抛入绝境,她满腔愁苦无处可诉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一位老朋友——梅。是的,梅是清照至死不渝的老友,无论她在怎样的境地,她们都彼此相慰、不离不弃。

只是这一次,曾经与李清照共携手的赏梅人已去,茫茫天地间再无他们共同的家园。一程又一程,李清照走马灯一样变换着她的居住地,异乡的山水,异乡的院落,哪里再去寻找那一树凌寒盛开的雪中梅花?

不,那株梅一直在,它摇曳在李清照的心上,伴她走遍天涯海角。

当年的哪一位无名氏,也同漂泊在天涯的李清照一样吧。那一年,他走在秋风瑟瑟的御街上,听长空孤雁嘹唳声声,忍不住驻足遥望家乡的小红楼,与雁儿切切叮咛,雁儿啊,请把我这份羁旅思家情怀捎给家中人:

霜风渐紧寒侵被,听孤雁、声嘹唳。一声声送一声悲,云淡碧天如水。披衣告语:雁儿略住,听我些儿事。

塔儿南畔城儿里,第三个、桥儿外,濒河西岸小红楼,门外梧桐雕砌。请教且与,低声飞过,那里有、人人无寐。

这首词最初被收录在《花草粹编》中,时代作者皆不详,后因词中有“听孤雁、声嘹唳”一句而被更名为《孤雁儿》。不知道当年写下这首词的是一个怎样的人,词里那口语化的交代颇为动人,尤其对那些行走在异乡的旅人来说。李清照一定熟悉这首词吧,她由此词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赵明诚已逝,

她如一只孤雁儿,飘到哪里都难免有人去楼空的悲伤。一首《孤雁儿》就创作在明诚逝后,是一首明显的悼亡词,具体的创作时间与地点已无从考证,那一份凄凉悲绝的心情却如此清晰地叩击着人的心弦。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这也是一首咏梅词,但与李清照以往的咏梅词不同,这里并没有出现梅的身姿,她不似往常那样直接描绘梅的色、香、姿,也没有去歌颂梅的品性。在这里,李清照把梅当成自己悲欢的见证者,一位悲苦之中的倾听者。以“藤床纸帐”开领全篇,看似与梅没有任何关系,其实不然。旧时一般纸帐顶上会画以梅花,梅花纸帐柱上插以梅花,词人从居室的“藤床纸帐”写起,笔下无梅但梅暗含其中,又含而不露,可谓笔无虚设。接下来层层布景,沉香断续,玉炉生寒,室内人何等凄凉寂寥,偏偏又有那不知何处传来的笛声,幽幽咽咽惊破梅心。

情随景迁,下阕的风雨潇潇、人去楼空,写的是赵明诚去世之后李清照的孤独凄清之状,其感情也越来越悲伤。萧史、弄玉的爱情神话,曾经在李清照的词《凤凰台上忆**》中出现过。那时,她和赵明诚还在青州乡下,因着赵明诚的冷落疏离,她曾一遍遍吟诵着“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苦苦等待着远游的明诚归来。那时心里再苦,也知只是“武陵人远”,这一次却是“人去玉楼空”,曾经的**人再也回不来了。

及至最后,“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那一份痛苦也抒发到极致。李清照作词用典,常常不着痕迹,这一句其实是化用南朝诗人陆

凯的《赠范晔》: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山长水阔,陆凯寄一枝梅给好友范晔,也把一片暖意寄给他。可人间天上两茫茫,李清照那一枝梅,一片情,又往哪儿去寄?曾经视梅为一生精神伴侣的李清照,有多少难以言说的滋味纷纷涌上心头。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清平乐》

这首《清平乐》可谓李清照对自己一生与梅花情谊的总结,亦是她情感历程的一种特别写照。年轻时她与梅同醉,雪后的梅花树下,她常常忍不住折下一枝别在发间,欲与梅花比娇;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