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煮酒笺花,人归何处:李清照传 > 04/千古《词论》得褒贬

04/千古《词论》得褒贬(1/3)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煮酒笺花,人归何处:李清照传04/千古《词论》得褒贬

唐朝时,位于京城长安东南九公里的地方,有一处叫曲江村的曲江园林,因此处水域曲折多姿,故名曲江。唐玄宗开元年间,朝廷对此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修葺,引黄渠水入池扩大水面,池中种莲,岸边植柳,并沿池修建了紫云楼、彩霞亭等亭台楼阁。曲江园林便成了当时风景最胜的一处游玩胜地。

隋唐时期,开始科举取士。至唐中宗时期,每年三月放榜之时,都会在曲江为新科进士举行一次盛大的庆贺宴会——曲江宴。宴会日,中举的进士要在宴会上拜谒他们的主考官,还会邀请一些王公贵胄及他们的家眷,共饮酒,赏歌舞。

那年三月,又是一年一度的曲江宴。喜气洋洋的新科进士们齐聚曲江园林,一边饮酒品佳肴,一边欣赏着乐工舞伎们的歌舞表演。酒酣兴浓,有一名进士忽然带了一位男子来到宴席上,他对众人说:“这是我表弟,希望能在末座给他安排一个座位。”人们瞟一眼那男子,谁都没去理会他——那男子衣衫破旧,精神沮丧。宴会正式开始,觥筹交错间,歌者们一个个出场演唱,当时极为有名气的曹元谦、念奴唱罢,座中爆出一片热烈的掌声与喝彩声。这时,那位进士忽然指着他身边那位衣冠破旧的男人再次发话:“请我的表弟唱一曲。”可以想见当时座中人的表情,哂笑、愤怒、种种不屑,不一而足。但等座中男人歌喉一启,骚动的人群立马静下来。一曲歌罢,众人皆泣下,他们起身罗拜:“这一定是李八郞。”

李八郎,李衮是也,唐开元、天宝年间一位著名的民间流浪歌手。彼时,他到京城时间不久,人多不识其容,却早已对他的歌声顶礼膜拜。

这一段故事,一定深深地打动过李清照的心吧,让她从中感受到了音乐的魔力。

他们来青州定居已有几年,大宋皇帝赵佶

于1111年把年号由大观改为政和。朝政越来越黑暗腐败,赵佶便希望能通过修改年号来略作改观,希望政通人和。事实上,那只不过是自欺欺人之举,彼时,他正引领着他的大宋一步步走向穷途末路。当然,那一切与李清照的生活暂时没有太大关系,他们远离了朝中是非之地,那几年对李清照和赵明诚来说,倒是难得的安闲与清静。除了与赵明诚共理金石、埋头整理典籍,她自然不能抛下自己的诗词事业。在青州的几年里,李清照研读了大量前辈词人的作品,渐渐在心里生出诸多想法。她从来都是那种敢想敢说的女子,一篇在她生前身后都带来广泛争议的《词论》就在她屏居青州期间诞生了。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

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李八郎也。”

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靡之变日烦。唐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熄。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奇甚,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

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何耶?

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

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这篇词论最初见于南宋胡仔的《苕溪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