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煮酒笺花,人归何处:李清照传 > 03/夫妇擅朋友之胜

03/夫妇擅朋友之胜(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煮酒笺花,人归何处:李清照传03/夫妇擅朋友之胜

离开东京府司巷的御赐高邸,离开鸿胪直舍,一下子变为青州乡间的平民百姓,纵有父亲赵挺之留下的大宅,赵明诚还是难掩心中的那份失落。好在,他还有收集金石碑刻、书画文物的爱好,更有一个理解他且一直在帮助他的妻子李清照。来青州安顿好之后,他和李清照几乎把所有的热情都投放在这方面。

李清照与赵明诚,原本都是爱生活也会生活的人,共同的志趣爱好在新婚之初就常让他们夫妻二人做出非同常人的举动。

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为着一代奇器,一幅名人字画,他们可以省吃俭用,甚至“脱衣市易”;为着一幅因资费不足而错过的《牡丹图》,夫妇二人痴坐灯下赏了一夜,又恋恋不舍地将之归还,之后“相向惋怅者数日”。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虽然其间也历经风雨波折,还经历了无子嗣后代的沉重打击,但最终能修成在那个时代堪称最圆满的结局,这份共同的志趣追求当是他们两人最为坚韧的纽带吧。

屏居青州对于清照来说,可以说是因祸得福,在那里,她度过了自己生命中最为充盈幸福的一段光阴。来青

州之后不久,李清照便开始着手整理几年来她与赵明诚搜罗回的金石古玩、字画典籍。那时,他们的收藏已初具规模,为了更好地珍藏管理,他们制作了高大的书橱置放在归来堂内。成百上千的书册,上架之前必须分类登记、编号,方能入库上锁。如要讲读,无论是家人还是外人,都需先办理借阅手续,在簿册上登记之后方能拿到钥匙,领取借阅的书籍。有如此严格的借阅手续,自然就有相对应的借阅规矩。李清照明文规定,如借阅人对书籍爱惜不够,书籍稍有污损,必定要责成污损者揩拭干净。

如此看来,李清照在青州那所乡间大院里,置办起来的是一个颇具现代管理观念的“赵氏图书馆”。初到青州,她扮演的是类似于“图书管理员”的角色。

很显然,那样琐碎细致的工作,会耗费掉清照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与她原本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哪里是自求适意,简直是自讨苦吃。为此,聪明的她又想出另一个办法,可谓两全其美:正册入库珍藏,购置副册供人借阅。当然,这些副本书籍,也是古书字画中版本较为完好的。那些副册,不必登记编号,它们就被随手放在家里某个地方,几案上、枕席边,触目所及,随时可取,随时可阅,这倒有点像我们今天家庭里的读书氛围了。

李清照不必再受种种烦琐之累,当然也要为那样的省心清静付出相应的代价。对于彼时的赵家来说,购置副册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便只有省吃俭用,节省开支。食不重肉,衣不重彩,不要明珠翡翠的首饰,居室里除了满满的

书,那些描金绣凤的家具饰品一律不要。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对一个从小过惯了富贵生活的女子来说,当是多么不容易的事。何况,那时李清照不过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少妇,但她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她说:“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这一段,在《〈金石录〉后序》里也有详细记载。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栗。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刓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自来家传《周易》《左氏传》,故两家者流,文字最备。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散乱无序的金石字画典籍,该入库的入库,该上架的上架。归来堂中几只高大的橱柜都已被渐渐塞满。从官场归来的赵明诚,离开声色犬马的东京,也彻底告别了那些花红酒绿的诱惑,现在他所有的心思都扑在对金石碑刻的搜寻与整理上。正所谓风雨之中见真情,赵家落败之后李清照对他的不离不弃,让赵明诚不得不重新来打量自己的妻子。不可否认,乡间清苦的生活正在慢慢吞噬着她的青春容颜,可一身素衣淡服的她,那双清亮的眸子,似乎比任何时候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