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繁华似梦的东京(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煮酒笺花,人归何处:李清照传01/繁华似梦的东京
北宋的京城东京汴梁,美丽繁华得像梦一样的城市,多少后人曾为之慨叹仰慕,渴望穿越回宋朝,在东京的街道上走一走、看一看,亲身体会当年世界最大都市的种种风情。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即是东京一角,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及其繁华热闹的景象。《清明上河图》里描绘的景象如今已被开封人在汴河两岸复原,他们建起一座古色古香的清明上河园。循着李清照的足迹,我也来到这座曾经富丽堂皇的八朝古都,让人遗憾的是,在这座曾经让李清照年少成名,一飞冲上大宋词坛的古城里,我虽然还能从后人修建的清明上河园、御街等地隐约寻到一些大宋的旧影,但已无法寻到它专门为李清照留下的记录。清照当年生活过的在经衢之西的有竹堂,她少女时代曾经荡秋千的庭院,早已湮没在今天的高楼大厦与车水马龙之间。
如果说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很好地为后人保留了当年东京汴河沿岸的自然风光与繁华胜景,那么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则比较全面地记录追述了东京的风俗人情,它所记的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的情况,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在东京的日常生活情景。孟元老在自序里追述了当年这座都市的繁盛:
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
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
这是文人孟元老眼中繁华的东京城。在一位鲁莽和尚的眼里,当时的东京又是何种样子?《水浒传》第六回《九纹龙剪径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瓦罐寺》中写到,智深自往东京,入得城来,但见:
千门万户,纷纷朱翠交辉;三市六街,济济衣冠聚集。凤阁列九重金玉,龙楼显一派玻璃。鸾笙凤管沸歌台,象板银筝鸣舞榭。满目军民相庆,乐太平丰稔之年;四方商旅交通,聚富贵荣华之地。花街柳陌,众多娇艳名姬;楚馆秦楼,无限风流歌妓。豪门富户呼卢,公子王孙买笑。景物奢华无比并,只疑阆苑与蓬莱。
宋徽宗政治上昏聩无能,却是个极富艺术天分的皇帝,艺术家皇帝享受起来也非同寻常。他在位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劳民伤财,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为自己修建了汴梁城这座豪华乐园。天下的奇石珍宝、名花异草,被悉数搜罗运送到这个原本就已十分发达的都市,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越发把东京汴梁装扮得富丽堂皇。只可惜,这样的繁华盛景在不久之后就成了文人笔下沉痛的回忆。当孟元老挥笔写下《东京梦华录》时,这座壮丽辉煌的大都市已经随着徽、钦二帝的屈辱被虏而灰飞烟灭,余下的是被毁的宗庙,满目疮痍,还有北宋臣民仓皇逃命江南的颠沛流离。当年的清照也曾如孟元老一样,亲身经历了这所繁华都市的兴盛与衰亡。
宋哲宗绍圣五年(1098年),李清照十五岁了,到了及笄之年。行过笄礼,莲子湖开心一游之后,清照接下来要面对的是那个年纪的女孩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她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很显然,这个才情丰沛又心高气傲的少女,理想的夫婿不在故乡明水。她被父亲接到了东京,从此开始了她在东京的一段苦乐
参半的生活。
后世很多研究李清照的相关传记资料中,研究者都在有意无意间将她视为一个大胆的反封建礼教者,说她敢于追求自由的爱情,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公然挑战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事实也的确如此。十五六岁的清照,同男孩子一样在节日的京城里穿梭逛花市、逛灯市,她像男儿一样饮酒、打马、郊游,有人甚至因此称她平生有三大嗜好:好色,好酒,好赌。这一切,固然与李家为她提供的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分不开,当时的社会环境更不容忽略。如果回到李清照生活过的时代去看一看,也许这所有的怪事就不再是怪事,是宋朝的社会文化土壤成就了这样一位敢作敢为的千古才女。
与后世明清时代封建礼教对女性残酷的压迫相比,宋代的女性还是在一个相对民主宽松的氛围里生活。而宋代高度繁荣发展的商品经济,以及在此基础上处于蓬勃态势的市民审美文化,则为宋代女性审美主体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社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