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挺经 > 第四诀刚直

第四诀刚直(1/5)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挺经第四诀刚直

【原文】

至于强毅之气,决不可无,然强毅与刚愎有别。古语云自胜之谓强,曰强制,曰强恕,曰强为善,皆自胜之义也。如不惯早起,而强之未明即起;不惯庄敬,而强之坐尸立斋;不惯劳苦,而强之与士卒同甘苦,强之勤劳不倦,是即强也。不惯有恒,而强之贞恒,即毅也。舍此而求以客气胜人,是刚愎而已矣。二者相似,而其流相去霄壤,不可不察,不可不谨。

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孟子所谓至刚,孔子所谓贞固,皆从倔强二字做出。吾兄弟皆秉母德居多,其好处亦正在倔强。若能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则日进无疆矣。

【译文】

至于刚强坚毅的气魄,绝对不能没有,然而刚强坚毅却和刚愎自用是有区别的。古语说:“自胜之谓强,曰强制,曰强恕,曰强行善,皆自胜之义也”。如果不习惯早起,就要强迫自己每天天还没亮就要起来;不习惯庄重恭敬,就要强迫自己去参与一些祭祀活动;如果不习惯辛苦,就要强迫自己与士兵同甘共苦,强迫自己努力劳动不怕辛苦,这就是所谓的强。不习惯有恒心,就要强迫自己做事持之以恒,这就是所谓的毅。如果舍弃了这些而只凭气势胜人,那就是刚愎自用。这二者看似一样,但实质上却是有着天壤之别的,不能不分辨清楚,也不能不谨慎注意。

至于“倔强”这两个字,人生也是不能缺少的。建功立业写文章,都需要倔强的精神贯穿其中,不然过度温顺必定一事无成。孟子所说的“至刚”,孔子所说的“贞固”,就是从“倔强”两个字中引申而来的。我们几个兄弟都继承了母亲的个性,而母亲个性的优点正好是倔强。如果能少些埋怨而修养身心,用倔强来激励自己的志气,那么日后必定会有所长进。

【点评】

纵观历史,在为人处事中,中华民族向来是“刚直”的。也就是说,“刚直”成了一种好品性。因而也就有了“惟刚直可用,能担当重任”的话。

一直接受儒家思想的曾国藩,非常崇尚“刚直”,他曾说,“懦弱无刚”四个字最为可耻,所以男儿应该自立自强,有倔强之气。

当然,有着很强交际能力的曾国藩并非什么事都“刚”,他的“刚”,只是表现在敢于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即使是皇帝的命令,他也敢违逆不听。同时,他又会以刚柔并济的方式,达到他“刚”的目的,这也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比如说,对于创建水师,夺取长江控制权的事。

当他看到太平军水师有一万多艘船,占据了整个江面,声势非常浩大,而清兵因为没有水师而只能在陆地上疲于奔命后,他马上听取郭嵩焘的建议,上奏朝廷请求创建水师。曾国藩的奏章写得有理有节,声情并茂,咸丰帝看后,马上就批准了。

这个给咸丰帝写奏章的举动,就说明了他性格中的“刚”。因为在这之前,并没有人向咸丰帝提过创建水师的事。

好在咸丰帝同意了。有了皇帝的支持,曾国藩便开始大刀阔斧地行动起来。这个行动的快速和坚决,再次说明了他做事的“刚”,绝不优柔寡断。

创建水师需要的除了人就是炮船了。可湖南人不会造怎么办呢?曾国藩动了很多脑筋,做了无数次尝试。他先是把炮往民船上装,可民船经受不住炮的震荡,他又命人扎木排,想把大炮固定在木排上,结果还是行不通。最后,只好从岳州水师找来两个懂造炮船的师傅,又从广西购来木材。在船造好后,曾国藩又不惜重金,从广东购买了洋炮。

写奏章、造船、买洋炮、招水兵。这一系列工作曾国藩一气呵成,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洋炮装在了战船上,水兵也各就各位。

在对自己的水兵进行培训的时候,咸丰帝却下令让他出征,而且三个月连下三道谕旨,要他出兵增援。

在咸丰帝看来,你曾国藩已经创建了水师,就该出征

作战,所以根本就没有考虑这水师是不是刚刚创建、能不能马上担当重任。

曾国藩在为难之余,再次体现出他的“刚直”来,他写信给咸丰帝说:“惟炮船一件,实有不宜草率从事者。”

意思是说,现在只有炮船而已,其他的都没准备好,如果草率从事,很可能刚刚创建的水师,刚刚造的炮船都毁于一旦。所以没办法执行咸丰帝的命令。

这种“刚直”在那个皇上就是“天”的年代,简直就是不知死活。但曾国藩还是“刚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