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第35章完结
2010-3-19 9:46:36 本章字数:971
一 “汉奸”先知郭嵩焘
§大清官场上的“多余人”
光绪十七年(1891),清政府向西方国家派出的第一位公使郭嵩焘,以凄凉辛酸的心境告别了这个世界。临死之前,郭嵩焘咳嗽剧增,心静如水,已复无求生之望,他强撑病体,留下最后一首诗《枕上作》:“命在须臾病已深,医家首难祸侵寻。强持残骨侵晨起,要只坚强笃老心。”他对家人的临终嘱托是,我死之后,只通知本家及一二至亲前来吊唁,其他亲友概不通报。在生命烛火行将熄灭的最后时刻,郭嵩焘内心充满对这个黑暗世道的孤愤与悲凉之情,他只想早早地上路,含笑西去,不再与这满世界愚顽聒噪的庸人们周旋费舌。
也许他期待,在另一个世界才能寻找到真正的知音。
郭嵩焘去世后,与他相知甚笃的李鸿章上奏朝廷,力陈其学行政绩,援例请史馆为其立传,礼部为其赐谥。李鸿章特别提到他为平定太平天国立下的汗马功劳,指出就功绩而言,世人皆知盛赞曾国藩、左宗棠,但如果不是郭嵩焘想方设法筹措军费、不辞劳苦打造战船,哪能成就如此盖世之功?仅此一点,就应该为其立传赐谥。可李鸿章一片热情,最后得到的却是朝廷冷冰冰的答复:“郭嵩焘出使西洋,所着书颇滋物议。所请着不准行。”
立传赐谥,在古代是朝廷对重臣大员最庄重严肃的盖棺定论,是为后世提供事功言行的楷模典范。郭氏不合时宜的言论,遭到广泛而恶毒的攻击,他不但在庙堂之上无容身之所,处江湖之远也四面环敌。他是以一人之身而敌全国群情汹汹的非议之声。对这样的人,朝廷怎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树他为楷模呢?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