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 > 第35章完结

第35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第35章完结

更奇特的是,林则徐认为洋人嗜吃牛羊肉,若无从我国进口的大黄、茶叶以辅食,将会消化不良而死。+第¢一^墈-书_枉^ ~免+费·粤^黩,在给道光的一份奏稿中他写道:“况茶叶大黄,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而在一份拟交英女王的文书中,他又再次强调:“大黄、茶叶、湖丝等类,皆中国宝贵之产。外国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意思是你们英国人如果不乖乖听话,遵纪守法,我们断了你的茶叶供应,让你小命也活不成!

凡此种种荒谬模棱的见解,如果放在其他蒙昧的大清官员身上尚可理解,可林则徐毕竟是中国近代史上公认的“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啊--他在当时的政界声望甚高,士大夫阶层尤其对他寄予重望。他自信心也十足,先前虽然没有办过夷务,但由于从小在福州生长,又在厦门做过事,所以他对外国人说:“本大臣家居闽海,于外夷一切伎俩,早皆深悉其详。”而赴任广州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压力,他更是夜以继日地研究探求西方世界,“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凡以海洋事进者,无不纳之;所得夷书,就地翻译”;甚至已经位居钦差大臣、已经五十五岁的林则徐在极其紧张的禁烟斗争中,还亲自学习英语。+鸿*特¢暁_税′惘¨ /已.发,布′罪,薪~璋¨截^当时不可能用音标的方式牢记单词的发音,林则徐就用汉字在英文单词旁写上近似的发音,如把China记为“柴诺”……可难道一代孜孜不倦、独具慧眼的时代先行者,竟然只是上述这般见识水准?蒋廷黻早年断言:“林则徐被罢黜,是林的终身大幸事而中国国运的大不幸,林不去,则必战,战则必败,败则他的声名或与叶名琛相等。但林败中国会速和,速和则损失可减少,是中国的维新或可提早二十年。”此论如巨石击水,掀起涟漪千圈。是非褒贬,一时众说纷纭。

入井观天,不过圆盖;登峰眺目,极于烟际。如果我们对比同一时代东邻日本渡边华山的西洋研究之路,自然就可能探寻到林则徐成败得失的源头。

正文 章序

2010-3-19 9:46:35 本章字数:628

“鬼使”与“神差”的命运博弈

--从郭嵩焘和陆奥宗光看弱国与强国的外交

郭嵩焘与陆奥宗光出生年代相近,都是开创中日近代外交的鼻祖级人物。?比¨奇\中,蚊?王! /庚′歆*罪+全!郭嵩焘是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而陆奥宗光被称为“日本外交之父”,是近代中日关系史上关键性的人物之一。然而,郭嵩焘虽然洞察世界大势,苦心力挽狂澜,但他一生举步维艰,坎坷不断,不但未能实现建功立业的愿望,反而屡遭诟骂,被指斥为“汉奸”和异端,屡经挫折后万念俱灰,投置闲散,含恨死于家乡长沙。相反,被盛赞为日本“辣腕外相”的陆奥宗光,其仕途一帆风顺,顺利实现当年“一举排云翔九天”的宏愿。

十九世纪是人类历史风起云涌、外交争斗错综复杂的世纪。中国和日本同时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中日国运的沉浮,其实也是外交角力。同样面对船坚炮利的西方列强,面对内外交困的生死关头,如何利用外交斡旋趋吉避凶?在新旧嬗变的十字路口,“天朝上国”盲目拒变、进退失据;“扶桑岛夷”纵横捭阖、如鱼得水。包括甲午战争在内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中,中国不仅输在军事上,更输在外交上。中日外交之战,实际上是被士大夫鄙视为汉奸“鬼使”的中国外交官,与被誉为“神差”英雄的日本外交官之间的一场不对等决斗。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关头,郭嵩焘和陆奥宗光的命运轨迹,即是这一时期中日外交界的缩影,也是两国国运的对决。

正文 “汉奸”先知郭嵩焘(1)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