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舰队战术与海岸战斗 > 第41章完结

第41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舰队战术与海岸战斗第41章完结

美国学习速度过慢,而由于战术指挥官的快速补充,战斗进行的步调又超过美国人的认知。?我′得_书.城. \勉-肺.阅~犊?

特别是,美国并未运用雷达具有的潜在性优势,而雷达是可先期侦测与追踪敌方水面舰艇,同时亦可对其进行定位与射控解算。尽管并不是所有舰艇都能藉由雷达取得优势,但是雷达装备具有甚佳的运用价值。

一九四二年八月至一九四三年一月间,美国海军承受了上述四项缺点的恶果。1943年8月至11月的水面战斗期间,美军运用崭新并能与雷达配合的战术,因而享有运用雷达的巨大利益。

阶段一:1942年8月至1943年1月

最初,日本战术系采短距、多纵队的方式接近,所有的舰艇可以立即行动;并借机动以反制来袭鱼雷。有时驱逐舰位于舰队前方担任哨戒任务,防止舰队遭到伏击。当侦测发现敌人踪迹时,这些舰艇将接近、旋轴,并在发射鱼雷后脱离战场。有些时候,日本舰艇甚至不曾发射一枚炮弹。

美国海军采取的战术,系将舰艇以长距、单纵队与紧密间隔进行编队。/w*a′x?s\w`.*c~o`m?海军期待能够尽早发现敌踪,试图建立纵队。如此一来,各舰的舰炮均能对接近的敌舰进行攻击,交错形成T字型。倘若敌人的纵队保持完整,那么与其相距10,000码系最佳的距离。因为这样可以防止敌人鱼雷攻击,同时有相我方舰炮火力发扬。若果真如此,战斗将以舰炮而非鱼雷揭开序幕(倘若运用鱼雷,推估最有效的距离应不超过5,000码)。

由于双方接近速度过快,日本舰艇并非停止不动,其鱼雷极具破坏性。战役最初阶段,美军的战术指挥官不愿在配备雷达的旗舰上进行指挥,因此下达的指令系暧昧与迟疑的。在这种情况下,战斗系在近距离进行,甚至出现混乱的场面。其后,美军指挥官明了日本运用大量鱼雷进行攻击,将对其长距与紧密间隔纵队造成致命威胁。由于美日舰艇相隔距离甚近,并非其期待或需要的,但他们不曾了解日本长予鱼雷的有效距离,与美军巡洋舰和驱逐舰的舰炮有效距离相当。 [ 原注:一个鱼雷迅速发射实例:日本对着美舰炮火的闪光(有时系探照灯)处径行发射鱼雷。8艘舰艇的纵队编队大约4,000码长度,在距离敌舰4,000至8,000码发射时,鱼雷较易进入美舰纵队编队进行攻击。!E¨Z-晓?说`旺\ -免¨沸_越·独^舰艇通常长度超过100码,间距约为500码至600码,如此每发射6枚鱼雷应该命中一艘军舰。若使用30枚鱼雷进行攻击,无须预测或是怀疑,将可对美军舰队形成致命性打击。因为仅须击中一艘巡洋舰或驱逐舰,通常即可达成火力杀伤。麦基尔尼(McKearney)的研究(1985)发现,整个太平洋战争中,日军鱼雷的平均射程为8,500码,其攻击美军编队的平均航程为7,000码至7,500码(P.154)。他推得的结论,日军鱼雷接战的平均命中率为0.06。塔萨弗隆加与库拉湾(Kula Gulf)两个战役中,日军的鱼雷命中率接近0.20(搜录于附录A,pp.188-246)。美军的纵列并非皆以8艘舰艇编成,日军的鱼雷并非全都具有可靠的性能。太平洋战争结束前,美国海军人员藉由理论估计,其有能力对日军的鱼雷航迹进行追踪。 ]

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一日至十二日,美军在瓜达康纳尔北端的艾比蓝角(Cape Esperance)夜战中,首次运用兵力对抗经由该岛南下的日本海军舰队,此次海战发生于美军于萨沃岛溃败五个星期之后。下文中将说明美日双方在第一阶段采取的战术,以及双方在此次战役的行动节奏。美军编成了一支包含9艘舰艇的纵队,部署于日本纵队轴向的垂直方位。日重的纵列中包括3艘巡洋舰与2艘驱逐舰,美军所处的位置极其优异。美军4艘巡洋舰的间距为600码,5艘驱逐舰的间距为500码。美军轻巡洋舰海伦娜号(Helena)与波夕号(Boise)配备有SG型水面搜索雷达。史考特(Norman Scott)将军的旗舰旧金山号(San Francisco)的雷达无法运作,因其系属旧式的长波雷达,极易遭受日军的侦测截断。下文中将对此战役的相关事件进行扼要说明(参见图5-1)。

图5-1 艾比蓝角海战节奏图

2325时,海伦娜号侦测到14海里外的空中飞行回迹,经仔细研判后,向上级报告并无任何发现,此事件历时七分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