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战略:战争与和平的逻辑第33章完结
这就再一次表明,没有必要非给战役下个什么定义不可,我们需要的是从所有的战例中,揭示出战略的分层结构,掌握战役层次的含义及其在各层次中的位置。当然,战术、战役、战略层次的明确划分,要求对作战范围、手段等要素做出具体规定。
从一个特定情况来看,对于一个原始部落来说,其整个军队是由拥有相同武装的武士组成的,他们始终采取单一队形作战,在实战中其战术行动、战役行动和战略行动自然是没有区别的。这样的部落不可能只遭受战术失败而不遭受战略失败,也不可能发明一种超战术的作战方法。与此相反,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为例,甚至在同一战区内也同时并存着十分不同的战役形式,从太平洋的两栖登陆战役,到对德国工业的“战略”轰炸,从诺曼底登陆起长达11个月之久的欧洲大陆作战,到由航空母舰特遣舰队争夺太平洋海上霸权等作战活动中,美军采取的战役方法也是极为不同的。
规模和手段多样化是必要的条件,但仅有这些条件还是不够的。如果战役层次本身具有实质意义,战役行动必须包含比战术部分的总和还要多的东西——这取决于既定环境中实行的战争方式,更具体地说,取决于它在消耗和机动的递变中所处的位置。
战争中的消耗战与机动战
消耗战是一种拼工业实力的作战方式。这种方式仅仅把敌人当作一系列目标来处理,通过优势火力和物质力量的累积效果最终摧毁所有的敌方目标,取得胜利,除非敌人退却或投降终止了这一过程(通常都是这种情况)。作为一种作战方式来说,其消耗成份越多,越需要采用常规的目标搜索方法,调动和补给物资,同时反复使用战术手段,使战役方法运用的必要性也就越少。只要使火力能打到敌人的固定目标(堑壕、城市等),或能打到能实现自己目的的集中起来的敌军部队(而不是游击队),只要能够确保物质优势,只要能够正确运用火力并保持火力优势,胜利就会像数字计算那样准确和有把握。当然,己方也要承受敌方所施加的消耗。如果在消耗上不占优势,那么采用这种作战方式便不可能获得胜利。况且,无论就伤亡而言,还是就物质损失而言,即使能取得胜利,这种胜利的代价也是昂贵的,至于具体伤亡和损失程度则取决于敌人的实力。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