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战略:战争与和平的逻辑第34章完结
诚然,在实际作战中不会出现完全缺乏计策或智谋、完全拼工业实力打纯消耗战的情况,但消耗战成分很高的情况还是屡见不鲜的。·咸?鱼.看~书¢枉¢ ′更`芯′嶵¢哙?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堑壕战,在那种堑壕战中,许多战斗都表现为双方势均力敌的炮兵部队之间的野蛮轰击;1940年,德国空军为实现击败英国皇家空军的企图有意地寻求同对方进行空战(在这一行动中,德国自恃自己拥有物质优势是一个错误,因为德国空军的作战距离远,英空军“喷火”式战斗机质量高,英空军飞行员素质好);在蒙哥马利在阿莱曼进行的战斗及其后来所实施的大部分战斗中,敌军在被坦克冲垮前首先遭到英军占绝对优势的炮兵猛烈袭击,继而遭到步兵由正面发起的冲击;1941年-1943年期间德国实施的潜艇战,其目的是通过把盟国全部远洋运输船舶的总吨位降低到无法支持战争活动的水平来赢得战争的胜利;盟军在意大利的战斗(在安齐奥机动作战失败后),因最后演变成了一种正面“碾磨”行动而进展缓慢;盟军对德国和日本的空中轰炸,其公开目的是摧毁两国的工业,但其实际目标却是城市住房;诺曼底突破之后,巴顿曾极力反对艾森豪威尔实行广阔战线的进攻方案;1951年-1952年间李奇微在朝鲜战场上所发动的攻势中,地面部队在由东海岸至西海岸的绵亘战线上缓慢地向前推进,攻击被空军和炮兵有计划压制的中国和北朝鲜部队;美军在越南的作战行动中,敌军除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时刻外、拒不集中以免形成便于美军打击的目标,因此美军不断地通过扫荡把敌人向中心区驱赶,迫使敌人聚拢起来;最后是仍停留在纸面上的一种例子,即把城市人口和工业定为核袭击的目标,并以100%的摧毁这个国家相威胁,达到劝止敌人不要发动侵略的目的。^萝/拉¨暁^税\ -已/发¢布~蕞,鑫~彰′劫^
在递变过程的另一端,是与出奇制胜相关的机动战。它是与目标的具体特点密切相关的一种作战行动,其目的不是寻求摧毁敌方的实力,而是通过对整个系统的破坏使敌方失去作战能力一—无论这里所说的“系统”是指敌军的指挥结构、他们的作战方式和战斗部署(如线式防线被突破或作战舰队的纵深防御被突破时所发生的那种情况),或甚至指某一实际存在的技术系统(如对雷达系统的欺骗,而不是强力干扰或实际摧毁)。
相关的机动战之出发点不是发现敌方集结的重兵所在(因为那是发现大量目标的地方),而是避开敌方的强点,然后运用某种选定的优势打击手段打击敌军的弱点,无论是实力方面的还是心理方面的,技术方面的还是组织方面的。消耗战是一种准物理过程,它保证所取得的成果与所付出的努力的质量和数量成正比。反过来说,如果物质上没有优势,便不能取得作战胜利。而相关的机动战的成果取决于以下条件:是否准确查明敌方的弱点,是否达成突然性,行动是否迅速准确。突然性和高速度的适当结合乃是机动战获得成功的一个先决条件,因为如果敌方有时间作出反应,他便能针对自己的弱点采取措施,免受对方正在实施的机动战所造成的危害。
这样便会出现两种后果。·比/奇?中~雯/惘* ′追·嶵_薪~章_节\其一,相关的机动战有可能使所获得的成果不成比例地大于所付出的代价,因而为物质上较弱的一方提供获胜的机会;其二,如果在狭窄地区用于所设想的敌方弱点上的力量不能完成自己的任务,或者遇到了未曾预料到的敌方力量,则相关的机动战便有可能完全遭到失败。用工程技术人员的话来说,消耗战的失败是“故障弱化式的”(正象它的成功靠逐渐积累一样),这是因为它的每一次失误只能造成部分危害。例如,如果发生目标选择不当或没有击中目标的情况,只需要下一次再选择和攻击那个目标就是了,而绝不会因此而危害更大范围的行动。相关的机动。战则不然,它一旦遭到失败,便是“灾难性的”(正像它靠付出很少的代价就能获得较大成功那样),这是因为一旦判断失误或执行不当,整个行动便会遭到破坏。换句话说,消耗战是一种需要付出全部代价、风险较小的作战形式,而机动战则是与此完全相反的一种作战形式。诚然,在机动战中,如果风险真的出现,所失去的只是相对较小的那部分力量,与希望获得的胜利相比是属于“低代价的”,但是按绝对数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