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商周青铜文化 > 第3章完结

第3章完结(2/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商周青铜文化第3章完结

等。

接下来简要地介绍一下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冶铸过程。根据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中国古代制造青铜器主要分为采冶与铸造两个大的工艺过程。第一步是采冶,即首先分别采取铜矿石与锡矿石,然后加上木炭,分别冶炼出红铜和锡。中国古代铜矿蕴藏丰富,据春秋末、战国初的《管子·地数篇》记载:“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山,……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又据战国时期的《周礼·地官》记载,当时还设有管理矿山的“(矿)”人。新中国建立以后,在湖北大冶铜绿山、湖南麻阳九曲湾、内蒙古赤峰市林西、江西瑞昌铜岭、安徽南陵、铜陵等地发现了古代采冶铜矿遗址。现以湖北大冶铜绿山遗址作一典型介绍。大冶铜绿山遗址在大冶县西北三公里处,遗址南北长二公里,东西宽一公里,储存有丰富的高品位的孔雀石铜矿,从1973年起开始考古调查发掘,已发现地下采区七处,其时代主要是春秋、战国至汉代。当时是从地面挖掘竖井及斜井以达到地下矿层,然后开挖平巷和斜巷等进行开采。井巷使用木制框架支护,并已采取利用井口的不同高程产生的气压差来自动通风,用泄水槽、储水井及木辘轳等组成的排水系统来排水,以及用燃烧竹篾在井下照明等技术,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在井巷中还发现了春秋时期的采掘工具大型铜斧形凿、铜锛、木铲、木槌、木瓢、竹篓及绳索等。再有,当时是将采掘的铜矿石就地冶炼成红铜。在矿井附近发现10余座冶铜竖炉,其中春秋时期的冶铜炉高2.7米,呈腰鼓形,最大直径1.6米,是用红黏土、高岭土和石英砂等混合夯筑而成。炉缸上部设有排渣及出铜的金门及鼓风口,底部有通风沟(图1)。通过模拟试验,此炉已经可以连续加料,持续生产,每炉日产粗铜300公斤以上。在铜绿山遗址发现了古代炼铜渣40万吨,估计这里曾生产出8—12万吨铜,其产量之巨在古代世界也是不多见的。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