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明清战争史略第70章完结
~15页,所录为简,唯《两朝从信录》照原疏录入。。
袁崇焕的这篇“平辽”方略,总结了历年在辽东用兵之得失,综合了以往的经验教训,从政治、经济、军事及用智等诸方面的相互关系论证了他的新方略,这就是战与守相结合,筑城与屯种相结合,坚壁清野与乘虚出击相结合。这些丰富的内容构成了他的系统而完整的战略思想,比起他的所有前任都大大前进了一步。在征得熹宗批准后,袁崇焕立即将他的方略付诸实施。
第四部分后金再次攻宁锦(2)
(一)筑坚城。明取得宁远之战的胜利,一条成功的经验就是凭坚城固守。后金兵一经从宁远解围撤兵,袁崇焕等就请经费大修城堡。特别是宁远以东诸城被后金兵破坏得十分严重,极待修复。他曾同内臣刘应坤、纪用及总兵赵率教三人并马巡历锦州、右屯、义州、广宁并及以东地方,所见各城从灰烬之余,“颓垣剩栋”,到“白骨累累,残冢依稀”《明熹宗实录》,卷71。。袁崇焕认为,把这些被破坏的城邑重新修复具有重大的经济及军事意义。他在给朝廷的报告中指出,从山海关到宁前长二百里,但北负山,南临海,其狭窄处不及三四十里,在这条狭长的走廊地带驻兵六万、马三万,还居住商民数十万,地狭人稠,“无以为耕”,全靠内地供给,就会造成供不应求,民贫而士马不强,而且“人畜错杂”,更易生灾害。因此,他建议筑锦州、中左所(辽宁锦县南)、大凌河三城,可使明兵再向前推进一百七十里,从而扩展了兵民的生计。兵民屯驻诸城,“且耕且练”。后金兵若来,“我坐而胜”;它若不来,亦坐守自困。这三城“皆系扼要之区,为我进取之地”《明熹宗实录》,卷75。,能否建成,“天下之安危系之,此三城不得不筑,筑而立刻当完者也。锦州三城若成,有进无退,全辽即在目中”。故“战守又在关门四百里外,重障万全”。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卷17。根据袁崇焕的计划,从天启七年正月开始动工,同时修复,议于一年内并力完工,合计工时,拟以四万班军分班筑城。在三城动工修复前,从山海关到关外已有各城继续加固,“前屯城包而未完者完之,宁远被雨覆圮者补而永固之。中后、中左复屹若金汤”。《明熹宗实录》,卷79。到天启六年底,“山海关濬壕筑城,扼险置器,壁垒一新”。《明熹宗实录》,卷73。中前、右屯、宁远等城“业已鼎新,所谓重关累塞矣”。《明熹宗实录》,卷75。袁崇焕还计划于宁远再添筑两座辅城,以为犄角,各堡增设铳台,以为应援。宁远以东,仍安哨探,就地为耕,一有情况,就集中到宁远固守《明熹宗实录》,卷63。。袁崇焕说:“山海、前屯、中后、中右,今已坚雄如前日之宁远也。”《明熹宗实录》,卷79。被派到关外监军的太监刘应坤熹宗鉴于“文武不和”,欺隐朝廷,特于天启六年三月四日作出决定,设“镇守内臣”随军参与军务:设立镇守山海关等处太监一员:司礼监秉笔太监总督忠勇营兼掌御马监印务刘应坤;左右镇守太监二员:乾清宫管事提督忠勇营御马监太监陶文、纪用分守中军;太监三员:乾清宫打卯牌子忠勇营中军御马监太监孙茂霖、武俊、王朝都在山海关驻扎。他们的任务是清查粮食、器械数目、官兵马匹强弱,据实直写,密封起来,随时驰报皇帝。实际上,这些太监充当特务,监督文武将吏的言行。熹宗这一决定使内外百官感到震惊,纷纷上章奏,反对此举,要求收回成命。熹宗逐一驳回,置之不理。太监监军又成为明末一大弊政,迅速破坏明的政治、军事。见《明熹宗实录》,卷64,4~6页。在写给熹宗的奏疏中,报告他亲眼所见的事实:“今设备更严,城势增高,堡垒更固,著著皆实,毫无粉饰。”《明熹宗实录》,卷71。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