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龙文化——回顾与展望 > 第8章完结

第8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龙文化——回顾与展望第8章完结

----------------------- Page 18-----------------------

取野麻的纤维,用石制、陶制纺轮捻成线,然后织成布。`咸*鱼+墈.书′蛧′ .追*罪¨芯·章~結′在距今7000余年的 河北磁山遗址出土了红陶纺轮,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了陶纺轮和原始织机零 件。还有合股的苘麻纱实物,在一个牙雕小盅上刻有四条蚕纹。在距今5500 年的河南省青台遗址出土了绞经罗纹织物,距今4800年的浙江钱山漾遗址出 土了丝帛、丝带、丝绳等纺织物。古人称上身所穿为衣,下身所穿为裳。衣 裳起源何时?在甘肃辛店出土的彩陶上有早期的服饰上衣下裳的形制雏型。 直到商周时期,多为此制,如元端、襦裙等 (在春秋以前,男女均穿裙)。 春秋战国以后有衣裳连属制,如深衣、袍服。辛店出土的彩陶上人物中,为 首一人头戴帽,所着衣裳上下相连,腰束带,但无袖,似乎是深衣的前身。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缫丝,生产丝织物的国家。传说黄帝之妻 嫘祖为养蚕治丝的发明者。到夏商周时期,麻、丝、毛等纺织原料的生产已 有较大规模,缫、纺、织、绣、染等技艺逐步提高。\x~x`s-c~m¢s/.?c·o¨m?铜铁已被用作以木质为 主的纺织机具的零部件。夏时有不少邑镇以织品闻名,如薄之纂组,朝歌之 罗绮,襄邑之织锦,齐之纨 (齐郡以世代刺绣著称)、鲁之缟等。西周至战 国时期,丝织物有纱、绡、纨、缟、缣、罗、 、缦、绨、锦等品种,考古 发现了多彩提花的高级丝织品两色锦和三色锦。纺织、印染、刺绣的发展为 人们的服饰提供了条件。 元端为夏、商、周三代服式。天子服之以燕居,诸侯服之以祭宗庙,大 夫及士则朝服元端,夕服深衣。因幅长袂广皆2尺2寸,色玄又正幅不削, 故名元端。深衣用白麻布制作,上下相连,宽大,续衽钩边、方领、长度及 踝。各种场合、阶层,不分男女皆可穿用。 《礼记·深衣篇》云:“名曰深 衣者,谓连衣裳而纯之采也”, “故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可以 治军旅,完且弗费,善衣之次也。”制作时上下分裁,中间有缝连属,下裳 用六幅,每幅又裁之为二,共 12幅“以应十有二日”。延至汉时,有“曲裾 深衣”、 “绕襟深衣”,剪裁采用单幅袍制,而且妇女也可穿着。/鸿′特¢晓\说,网? ′首/发?长沙马土 堆一号汉墓出土保存完好的衣物58件,属服饰类的有27件,计有丝锦袍11 件,夹袍1件,单衣3件,以及手套、裙、鞋、袜、香囊、镜套、竿衣、丝 巾等。印花敷彩纱锦袍和绕襟曲裾袍代表了汉代楚地服饰特点。出土的一件 素纱禅衣,薄如蝉翼。身长128厘米,袖长190厘米。包括领和两个袖口镶 边在内重量才49克。素纱为单色、纤细、方孔、轻盈的平纹织物。《周礼·天 官·同司服》:掌王后之六服, 衣,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素 沙 (纱)。素纱为王后的内衣或夏天穿的高贵服饰。 袍在民族服饰地位十分重要,是不分上衣下裳的长服,战国时袍不为正 服,秦代以袍为贵,男女分别以革带、丝带系之。西汉时至为普及,东汉时 以袍为朝服。唐代以紫、绯、绿、青区别官职高低。士子未入仕着白袍,帝 王用黄袍。清代男子袍衫外套以马褂、马甲,或以淡色腰巾系之

----------------------- Page 19-----------------------

21 图表 历代主要服饰 朝代 公元 男子服饰 女子服饰 西周 前 11 世纪~前戴高冠,穿大襟衣,腰佩大梳髻,插对笄,穿矩领窄袖 771 年 带,并饰有襞膝。 衫,腰下饰有襞膝。 770 256 东周 前 ~前 年戴高冠,穿曲裾袍服。是为梳双髻,穿窄袖短衫。 深衣。 221 206 秦代 前 ~前 年梳髻、穿三重衣,腰系革脑后垂髻,穿曳地长袍,领 带,带端缀有带钩,腿裹行袖各叠三层,名三重衣。 藤。 206 220 汉代 前 ~ 年 戴粱冠,穿大袖曲裾或直裾梳髻,插珠玉步摇,袍服垂 袍,耳边饰白笔。是为文官地,衣襟盘旋而下,是为绕 服饰。 膝深衣。 220 420 魏晋 ~ 年 笼冠,穿大袖袍衫,褒衣博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