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千古奇帝宋徽宗第15章完结
执政们请求,要向大行皇帝的遗体告别,从政得旨引他们入寝殿,并掀开御帐,叫人解开覆面帛。_零.点!墈,书` ?勉-沸+粤_黩*众人见大行皇帝已经过整容,面似冠玉,有天人之表。想起过去皇上的知遇之恩,他们都匐匍于地,心摧欲裂,但又不敢痛哭出声。左右亲近也呜咽流泪,不相信这竟是永别。榻上坐着两个老妪,那是皇上的奶妈,神情更是悲伤!
执政们回到慈德宫南廊小阁,这时蔡京已到,根据廷议书写《元符遗制》。曾布最为积极,恭恭敬敬地捧龙尾砚给蔡京,动作机灵敏捷,表现出精猴儿的本色。蔡卞平时总摆出执政官威严的架势,且长期患腹疾而弱不禁风,这时也手脚利索,亲自动手磨墨。章惇深悔这次太失策,廷议时不该揭新君的短处,将来肯定会吃尽苦头。为了表示自己的新姿态,也亲手奉笔给蔡京。
一三
由于不是执政官,蔡京历来被排斥在决策圈子之外,一直耿耿于怀。现在看到执政官们对他毕恭毕敬,心理上得到某种满足,感到翰林学士掌握笔杆也很清贵。′s′y?w?b+o~o!k..,c,o*m_他略作沉思,就奋笔疾书。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见他脸色红润,鬓发漆黑,目光如电,炯炯有神。虽然今年已五十四岁了,看上去却像是处于盛年,风度翩翩。怪不得人们称他为“黑头公”,好像比他的弟弟蔡卞还年轻十多岁,真不知道他是怎么保养的。
转眼之间,遗制已一挥而就。虽然大行皇帝早巳咽气,而遗制还得用他生前的口气写,先说自己称帝已十六年,勤政爱民,国内安定。如今病重难治,决定立爱弟端王佶为帝。接着写端王仁孝恭俭,闻名于天下。最后说葬礼务必节约,外地群臣,只在本地举哀,不准来京。国丧为期三天,民间禁乐,以表哀悼。
执政官们对草稿逐字逐句地进行推敲,认为蔡翰林文笔流畅,条理明晰,符合典制,不愧为大手笔。蔡京表面上谦逊一番,心中却想:这样高水准的制书,当代只有苏轼和自己才能写得出,但苏轼远贬海南已经多年,很难活着回来了,现在自己可以说是独步文坛。这篇草稿的妙处,是在不到三百字的篇幅中,着力赞颂新君,为他登上宝座制造合法依据,也为自己今后高升创造条件。!咸¨鱼+墈!书? +首~发^一朝天子一朝臣,执政大臣轮着做,我“黑头公”岂是久居屋檐下的平庸之辈!
黄经臣叫醒了端王,向他禀报了朝廷惊天动地的大变化。端王吓出一身冷汗,立即起床,策马直奔慈德宫。众人见端王驾到。看外表并无病态,只是酒困尚存,眼圈有黑影,可以推知昨夜狂欢的程度。
他步入福宁殿,执政官们后面随行。见了左相,他身子侧立揖礼恭敬,又向入内省都知等人致礼。到了大行皇帝寝阁帘前,见向太后坐帘下,神情严肃地宣谕端王于灵前即帝位。端王踌躇不安,一再推辞。诸执政开言相劝,说这是天命所归,为了宗庙社稷不应再辞,随即传令取皇冠龙袍。眼见左相、执政官、亲卫和都知等跪满一地,山呼万岁声此起彼伏,端王才意识到,自己突然间已成了皇帝,成了亿万臣民的主宰,但又不敢相信这竟是事实。
新君从黄经臣那里得知,左相章惇说他为人轻佻,不可君临天下。这位身经两朝的执政大臣在人们的心目中颇有威望,做事也心狠手辣,目前仍大权在握,自己今后很难驾驭。那么该怎么办呢?他聪明机灵,马上想出个好办法,那就是请求皇太后共同处理重大国事,借重太后的权威来发号施令,同时也可以避免重大的政策失误。
他征求太后和五位执政大臣对这一办法的意见,执政们都说:陛下天生谦虚品德,令人敬仰,但从未听说过成年的皇帝还需要太后垂帘听政,况且又不知太后圣意如何。
新君说:“经再三恳求,娘娘已勉强依允。好在遗制尚未公布,可以添写此事。”
太后在帘内也传出话来;“官家已年长,已能自己处理国事。但他一再拜求,姑且从其所请。等到国事稍定,立即还政。”
天子与太后既然意见一致,那就是法典,臣下岂敢议论?于是召来蔡翰林,在遗制中补写了此项内容。
宣读《元符遗制》的仪式在庄严而悲哀的气氛中进行,左相章惇跪受《元符遗制》,然后升殿,脸面向西,恭读全文。未等读完,福宁殿上下内外,响起了一片恸哭声,众人已经压抑多时的悲悼之情喷薄而出,一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