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红学泰斗周汝昌传:红楼风雨梦中人第151章完结
八十年代:走向辉煌“慧地论文”与“兰亭遗韵”(4)
万派归源,千缘一脉,那“关键词”还是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二\8/看*书.徃¢ *嶵·薪`章?踕.埂_鑫!哙?几乎任何一个问题,周汝昌都是以这个“关键词”为出发点和落足点的,另外一些文章,如《 汉字繁简之思 》、《 中国文化思想——“三才主义” 》等,无不如此。有一篇写成于1984年1月18日的《 “金箍棒”的本义和“谱系” 》,九大节考据论证,从孙悟空的“金箍棒”说起,深入文字学、民俗学等多个方面,得出了有趣的结论:“民俗学与民间文艺的密切关系,产生了孙悟空的‘金箍棒’。它其实是一支殳棒,这东西从古以来专门制伏鬼怪。……明白这道理后,就确信‘金箍棒’是‘记音’的讹写法,其本字应作‘荆觚棒’,复言之则为‘荆觚棱棒’——儿童说成‘金毂辘棒’者,由于此故。?嗖`飕+小·税¢旺. \无,错_内¢容,荆,指荆竹,或‘矜’字之兼义。”无论是“高雅”的诗词歌赋,还是“通俗”的民俗文化现象,“情哥哥偏寻根究底”,那“根”和“底( 柢 )”,就是那棵支系深远盘根错节叶茂花荣的中华文化的参天大树。而周汝昌,正是终其一生在这棵“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的桑梓树下往复盘桓,流连忘返,一往有深情( 此乃《 世说新语 》中原样表达,后方浓缩为“一往情深” )地由衷礼赞叹美,予以发扬光大,并因此获得了生命的意义、生存的价值。
1987年6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周汝昌著《 诗词赏会 》,共二十万字。这是一册鉴赏研究唐宋诗词的书,分前卷“赏会编”和后卷“论证编”,前卷是对单篇诗词的鉴赏分析,包括李煜、温庭筠和宋代多位词人的词作以及杜甫、杜牧和李商隐的几首诗。后卷包括十五篇论文、文章,还有附录《 李商隐〈 杜司勋 〉诗今译 》、《 李商隐〈 韩冬郎 〉诗今译 》、《 诗的存在 》和“卷尾馀谈”。·优,品,小`说?徃· +哽·新_醉/全¨
2000年6月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了《 千秋一寸心:唐宋诗词鉴赏讲座 》,共十八万二千字。这册书是《 诗词赏会 》中的“赏会编”之重写和扩充。将旧著重新写过,不是“炒冷饭”,而是精益求精,“与时俱进”,这也是周汝昌的一个特点。《〈 红楼梦 〉新证 》,《〈 红楼梦 〉的真故事 》,曹雪芹的传记,恭王府的考证,无不如此。
笔者亦曾为《 千秋一寸心 》撰写书评《 “咬文嚼字”印诗心 》( 2001年第2期《 中国图书评论 》),指出书中鉴赏的诗词分为三类:名人的非名篇、非名人的非名篇、名家名篇,举例说明周汝昌鉴赏诗词的特点是追求与古人“印诗心”,也就是“解味”,并引申出三点值得反思的地方:其一是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语境下,中国传统文化的承传接续和“创造性转化”,最需要用力的并非西学的引进比附,而是要尽可能回归传统的“涵咏”、“含咀”( 含英咀华 ),从根本的感受思维方式上“通电”;其二是周汝昌说“咬文嚼字”,并非所谓科学性的解剖分析,而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沉潜揣摩;其三,因此周汝昌是“赏会”而不是“分析”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