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红学泰斗周汝昌传:红楼风雨梦中人 > 第150章完结

第150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红学泰斗周汝昌传:红楼风雨梦中人第150章完结

周汝昌对中国古典文艺理论比较专门和集中的理解表达,还有《〈 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辞典 〉序言 》、《 “灵、情、才、画”四题论 》和《 中国文论( 艺论 )三昧篇 》三篇。?狐/恋¢闻\血_ !追+蕞`新·章!节~

《 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辞典 》是山西的一些学人组织编纂的,不过是当时编“鉴赏辞典”的时髦风尚之一波,主编者请周汝昌写一篇序,也不过是“拉大旗作虎皮”的意思,其实只想要几句门面上的话,并不希望写得多么“学术性”,尤其不希望写得太长。之所以想到请周汝昌而不是别的专家,是因为周汝昌在《 唐诗鉴赏辞典 》等书中撰写的篇目颇有特色,无论见解或文采,都秀然挺出,不似其他专家所写千人一面。但周汝昌事事都过于认真,又洪才河泻,下笔千言,居然洋洋洒洒写了近两万字。因为笔者当时在山西工作,周先生把这篇序寄到下处让笔者转交主编者,所以笔者看过这篇序的原稿。真是文不加点,一气呵成,引文全凭记忆,因而有两处失误,笔者予以改正后告知,周先生来信表示:“极谢!”还有一个小插曲,可能是由于主编者回信不及时之类的琐故,周先生后又写来一信,有点生气,有“手稿在海外卖大价钱”之语。`h/u~l¨i*a!n^b!o′o-k?.^c+o_m-笔者当时思虑不周,径把原信转给主编者,引起了一点不愉快,记得主编者对笔者发牢骚说:“让他写篇序,写了那么长!”

但因此也可以知道,这篇序言不是泛泛而谈的一般性文章,而是纵论中国诗、词、曲、赋的源流演变,体现周汝昌多年学识见解的一篇重要论文。

文章分为七大部分。第一部分提出:“诗词曲赋,代表了我国韵文的主体。对于韵文,应该建立两门专学:一是笺注学,一是鉴赏学。”然后论述:“鉴赏不等同于理解( 文义的通晓 ),它包括了理解,不理解焉能谈到鉴赏?但是鉴赏毕竟不能是‘串讲文义’所能充数的一种文化精神活动。鉴赏又是多型态、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这种精神活动,需要很高级的文化素养和领悟智能。它涉及的事物和道理极繁富,极复杂。然而鉴赏的性质和目的却可以用一句话来代表:鉴赏是审美,是对美的寻取和参悟。”

抓住了鉴赏的本质是审美,再结合西方的“接受美学”追溯中国“鉴赏学”的源头流脉,从先秦的“诗无达诂”,到魏晋的玄谈清义,特别举出谢家品论毛诗,谢玄标举“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小雅·采薇 》),谢安则说这两句比不上“谟定命,远猷辰告”(《 大雅·抑 》)才富有雅人深致。\j*i?a,n`g\l?i¨y`i*b¨a\.·c`o¨m¢周汝昌评论说:“如让我们来辨析异同,那么不妨说是年长的注意深致,年少的却喜爱韵致。这大约是真正的鉴赏学的佳例。我们见他二人眼光不同,差别很大,恐怕还有人暗吃一惊,大感意外。然后,我们又该问问自己,我到底‘同情’谁?谢玄,还是谢安?这确实是鉴赏学上值得研讨的一个绝好的课题。”

后面还有“咏絮才”典故的例举,并阐释“韵”即是“均”——是一种“标准乐器”,可称之为“乐准”,当众乐器俱按“均”调好了,便发出了极有和谐之美的妙音。这种极美的和谐共振,就产生了一种悠然不尽的“和谐延续”。而这就是传统的韵文文学中特殊重要的“韵”的来龙去脉。再往下叙述,则是“朱弦疏越,一倡三叹”,《 文心雕龙 》中的“情韵不匮”,北宋诗人梅尧臣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一直到宋代严羽的&l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