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红学泰斗周汝昌传:红楼风雨梦中人第149章完结
周汝昌自己曾说,对于《 文心雕龙 》,曾经投入很多心力阅读研究,也颇有心得收获,而写出来的有限,除了两篇论文外,许多札记和《 文心雕龙 》五十篇的“关系”图表则因“文革”浩劫而无可寻觅。¨秒¨蟑\結+小,税+枉_ ^唔?错/内\容?不过这两篇论文是很有学术意义的,涉及《 文心雕龙 》研究中的两个大问题。第一篇讨论的是刘勰著此书的主旨,是不是主张文章的极致( 即文章的最高境界 )就是“归于自然”而轻视人为的文采;第二篇则力辨《 文心雕龙 》中的《 隐秀 》篇不是伪作——翻了从清代的纪昀开始即成定论的一桩“龙学”公案。
一种习以为常的观点认为,刘勰主张“文贵自然”,人为的文采则是较低级的境界。周汝昌通过细致深入的考辨,证明这种说法实在是断章取义,是把书中《 原道 》一篇中的“自然之道也”一句话从全书的大整体中割离孤立起来,再引申出一种解释,实属似是而非。周汝昌论证说,刘勰的原意是说:无心之物如草木云霞,尚且有文采表现,人为万物之灵、“天地之心”,岂能反而独无文采呢?因此人有文采,正像草木开花、云霞布彩一样,都是自然而然的道理。.d.n\s+g/o^m~.~n*e?t~刘勰本来就是在为人有文采寻求理论根据,怎么能误解为是主张“自然”不要文采才是高境界呢?再看其第四十四篇《 总术 》,带有总结性,正是讲作文章的规矩、法度、构思、谋篇、炼字……各种作文章的层次、技法,并且从反面指摘瑕疵病害,还论述修养、涵育等等,这怎么能说刘勰主张作文是以“自然”为宗旨而不要人为的文采呢?其实只要看看书名“雕龙”,也十分清楚,正比喻“人工”可夺“天巧”。通常所谓文如“天成”、“行云流水”,那实际上是指功力纯熟深厚所达到的境界,那不过是貌似“自然”,无非是大匠之能泯其“斧凿痕”而已。
《 文心雕龙 》中的《 隐秀 》一篇,从元代以来,残缺不全,到明朝天启年间,钱允治( 功甫 )从阮华山所藏的宋本补得四百余字,乃成全篇。^x^i!n·2+b_o!o,k\.*c*o/m_清代的纪昀为《 文心雕龙 》作批时,首次提出疑问。后来的专家士子,就都认定这后出的四百余字是明人伪造。后来著名学者黄侃又提出,宋代张戒的《 岁寒堂诗话 》中引《 文心雕龙 》,有“情在言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两句,而这十二个字却不见于钱允治从阮华山藏本中所补的四百余字中,因此断言宋时另有原本,传本是明人伪造又得到一个力证。这样,新的注本如范文澜的《〈 文心雕龙 〉注 》等,都把那四百余字删去,恢复了残缺时的原貌。
周汝昌在论文中说:“黄氏此说,虽然大家靡然从风,众口一词,其实却是无多大价值的。”他经过详实的论证,说明张戒诗话中提到《 文心雕龙 》的“文例”,是以己意“撮述”而非原文引录,是一种概述性的说法,所以并不能以张戒的那两句话来判定传本的真伪。周汝昌的论证是很有说服力的,“龙学”的集大成式著作——詹瑛的《〈 文心雕龙 〉义证 》(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8月出版 )中就大量征引了周文所论,表示完全赞同周汝昌的意见,并且附印了增补的《 隐秀 》下半篇之刻板书影两张,从字的刻法和避宋真宗的讳这些特点,证明“可见抄补《 隐秀 》篇时,就照着宋刻的原样模写,而梅子庾补刻这两板时,也照着宋本的原样补刻”。
周汝昌的这篇论文又曾被收入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名家论学 》。这部书是香港中文大学郑子瑜教授主编的,征稿信由周策纵转周汝昌,当时周汝昌正在美国讲学,那天正好在周策纵家做客。周汝昌把这篇旧文提交,并附加了几大段的&l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