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红学泰斗周汝昌传:红楼风雨梦中人 > 第116章完结

第116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红学泰斗周汝昌传:红楼风雨梦中人第116章完结

八十年代:走向辉煌倡导《红楼梦》新版本(7)

周汝昌的这篇《 重排后记 》写成于1974年10月1日前夕,但书出版已经是1976年4月。*k^e/n′y¨u`e*d\u/.′c`o!m?而林语堂在1976年3月26日即病逝于香港。所以林语堂并没有看到周汝昌对他的回应。

周汝昌认为曹雪芹著《 红楼梦 》的遭遇是有政治背景的,认为《 红楼梦 》绝不是一部单纯的爱情小说,而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思想性,认为曹雪芹的艺术造诣是登峰造极的,认为后四十回无论思想和艺术都十分低劣,而且是一个政治阴谋……这一切自然会和毛泽东的气质、想法产生某些微妙的共鸣,也巧合地和当时的政治运动非常复杂地纠缠交织在一起。站在超越的立场上鸟瞰,这实在是一个历史的奇观。对《〈 红楼梦 〉新证 》在1976年出新版这件事,我们应该拨开模糊而又诡异的政治烟云,领略其历史的神韵。

周汝昌对与《 红楼梦 》有关的一切关心备至,那份感情的专注和强烈是一般人很难想象的。吴恩裕一直致力于寻访收集和曹雪芹有关的文物资料,在1970年以后发现了《 废艺斋集稿 》中的《 南鸢北鹞考工志 》的文字和图片残稿等,据说是曹雪芹的作品,后来发表于《 文物 》杂志1972年第2期。·l¢o·o′k¨s*w+.!c-o′m,吴恩裕在干校时就写信对周汝昌透露说他有一些和曹雪芹有关的文物,使周汝昌想见到这些文物的愿望十分迫切。

《 两律异闻 》(《 天·地·人·我 》)有一则“附记”:“我作此戏补诗,未欲示人。时吴恩裕先生在干校,常常惠札相念,亦不忘研芹之事。他说见了雪芹的著作,有自序与董邦达序,但不肯录示。我疑其不真,乃戏言:我有雪芹诗,咱们交换吧。他果然抄来二‘序’,我一看是伪作,便将戏补诗抄与了他。他是干校结束返京后才让人见到此诗的。”

这就是“唾壶崩剥慨当慷”那一首诗,周汝昌曾嘱咐吴恩裕说这首诗一定不能再给别人看。但后来陈毓罴① 到吴恩裕家看到这首诗后抄去,从而在红学界流传开来。

这就是那桩“拟补”曹雪芹佚诗的红坛“公案”之所以发生的实际情况。

佚诗拟补的风波后来是这样发展的:南京师范学院( 今南京师范大学 )编的《 文教资料简报 》1974年8、9月份增刊号( 9月印出,总第23期 )刊出吴世昌和徐恭时合写的《 新发现的曹雪芹佚诗 》一文,认为此诗是一个重大发现,的确是曹雪芹所作。\j*i?a,n`g\l?i¨y`i*b¨a\.·c`o¨m¢1975年第1期《 哈尔滨师范学院学报 》予以转载。香港的梅节在香港刊物《 七十年代 》1979年第6期发表《 曹雪芹佚诗的真伪问题 》,说佚诗是现代人所拟补。吴世昌在《 七十年代 》1979年第9期发表《 论曹雪芹佚诗,辟辨“伪”谬论 》反驳梅节的文章,坚持佚诗是曹雪芹作。梅节又在香港《 广角镜 》1979年第11期发表《 关于曹雪芹佚诗真相—— 兼答吴世昌先生的〈 论曹雪芹佚诗,辟辨“伪”谬论 〉》予以回应。吴恩裕在《 曹雪芹佚著浅探 》( 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11月出版 )中有一则“琐记”,对“佚诗”的来历有所透露,希望周汝昌出来释疑。周汝昌乃于1979年写了《 曹雪芹的手笔“能”假托吗?》,承认自己的拟补,并道歉说:“第一首因被人传出去了,有些同志来问及它,我当时因碍于某种原因,不欲说出原系自拟之作,但已着重声明:这是现代人续补的,千万不要误认为是‘真’的!这种声明,在任何场合都未曾含糊过。不过,今天既然将谜底揭出,我还是该向那些同志表示歉意。”

胡文彬① 先生有一次曾对笔者说,当年他在文化部《 红楼梦 》校注组工作,曾出入于当时几位红学大家家中。他和周雷为“佚诗”的真相曾到周宅访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