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1913,一战前的世界第27章完结
事实并非如此,这是不言而喻的:涉及宪法和德国历史。/微·趣^暁\说.王. .勉\费~悦~黩.首先,德意志民族具体指的是哪些人?从民族和语言的角度来看,德意志帝国的人民绝大多数是日耳曼人,但并不完全是,东部的一些省份以波兰人为主。即便在日耳曼人内部,也有很多分支。由于历史原因,天主教徒对于德意志民族并没有什么归属感,至少普鲁士人是这样看待的。双方都在互相猜忌。帝国也并没有把所有讲德语的人囊括进来:还有很多人在奥匈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下安居乐业。
从宪法的角度讲,虽然皇帝是德国唯一的皇帝——弗朗茨·约瑟夫是奥地利皇帝,不是德国皇帝——但他并不是德国唯一的君主:巴伐利亚还保留着国王,之前其他的王国也都保留着当地的统治者或者他们的继任者。这些邦国还保留着相当程度的政治自治权,独立于柏林,因此也就是独立于皇帝。正如谢弗勒所言,这些地方的人民并不需要接受来自施普雷河(Spree)畔的那座城市的政治或其他任何方面的指示。在德国内部,普鲁士邦的人口和经济影响力都远胜于其他各邦,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德国宪法和文化上的联邦制相抵触的。普鲁士邦的选举采取的是极不公平的三级投票制,严重偏向富人,因此从根本上保证了保守人士成为多数派。¨比-奇¨中*文\蛧^ ,醉¨鑫¢彰′劫`埂^辛,快/
在帝国的层面上,皇帝的海军与陆军首脑身份给了他一定的军事特权,让他能够沉浸在他喜欢的秩序井然的军事环境中。他负责任命帝国宰相兼普鲁士首相,这给了他双重的授权,增强了他对德国政治制度整体上的影响力。不过皇帝的宰相在帝国事务上也还远远达不到一手遮天的程度。他的所作所为还要受到德意志帝国议会的约束。尽管普鲁士议会的选举制度保证了保守派人士成为多数派,然而帝国议会的选举权放得更开,赋予所有25岁以上的男性公民,因此议员群体相对不那么听话,极大地推进了民主法制建设。对于帝国的法律,需要在帝国议会上进行投票表决,因此帝国议会理论上可以驳回国家预算,这为议会提供了一个不那么锋利却具有潜在威力的办法来对政府施加影响。虽然威廉皇帝执意要求新的帝国议会大厦入口处刻上“为了德意志统一”(Der deutschen Einheit)的铭文,而不是原本计划的更加自由主义的“为了德意志人民”(Dem deutschen Volke),但皇帝的大臣们并不能像对待军队那样,对德国的政治统一发号施令;他们不能诱骗或威胁选民只投票给官员或者保守派,而一旦选举产生了帝国议会,他们就必须接受这样的结果。\第,一¢墈.书,旺¢ \耕¢新-嶵/全*[37]在1912年的大选中,有超过1/3的德国人民把票投给了社会民主党,选出了110人进入议会。在身为帝国首都但同时也是德国社会主义之都的柏林,社会民主党赢得了3/4的选票。
1913年,德国军队在法国失地阿尔萨斯—洛林的扎本小镇独断专行,导致帝国议会要求宰相辞职。
1913年年底的扎本(萨维尔纳)事件,实实在在地挑战了仅凭皇帝便可决定宰相人选的原则,而这是皇帝权力的一个重要部分。这次挑战的导火索是一件小事:驻防小镇扎本的一名军官用带有侮辱性的词语“Wackes”称呼当地居民,似乎是在煽动手下的士兵,一旦和当地人发生冲突就杀掉他们,因而激起了民愤。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只需对当事军官金特·冯·福斯特纳(Günter von Forstner)少尉做出惩罚,当地人的情绪便会冷静下来。事实上,面对随之而来的民愤,军方独断专行,采用低劣手段控制群情,还使用武力进行威慑。军队的表现很荒唐,当地人以此作为笑柄,立刻遭到了逮捕。柏林的议员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阿尔萨斯—洛林——实际上还有德国——究竟是谁在统治?是军队还是民政机关?帝国议会要求宰相贝特曼·霍尔维格(Bethmann Hollweg)辞职。虽然他们没能成功——宰相本人拒绝辞职,而只有社会民主党和一个波兰的小党派愿意就此事进行投票表决—&md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