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战争的悲悯 > 第124章完结

第124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战争的悲悯第124章完结

暴动和兵变也实属罕见。-衫′巴?看_书/网^ ^醉′歆`蟑*洁¢耕-辛~快?1917年夏天叛乱的49支法国师队以及同一时间发生小规模骚乱的萨克森和维腾贝格部队是两个特例,但却足以证明了西线部队缺乏纪律性。当然,法国军队的骚乱意图并非在于掀起一场让最高指挥部惴惴不安的革命:它们主要反映的是法国士兵对尼韦勒的用兵战术失去了信心。他们并非诚心要将胜利拱手让给德国人。但在如此重要的战争阶段,3万~4万人向军令发起挑衅的行为同样使得后果不堪设想。英国的部队从未发生过这种事情。最严重的一次破坏纪律的行为——第51高地师、诺森伯兰郡燧发枪手团以及澳大利亚兵团均卷入了这次事件——将主要矛头对准宪兵队:他们开枪击毙了一名服役多年、试图穿过一座桥进入附近城市的常规军下士。当受到不公正待遇后,那些出身工人阶层的英国士兵最多也只是诉诸和平时期表达不满的方式。1916年,第25师纠集众人,抗议清苦的军营生活条件;1917年6月,在坦布里奇维尔斯成立的工人和军人理事会向罢工委员会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要求津贴应当随食品物价而变化,士兵不应当被拉去做“黑活”等。战争接近尾声时,经常被违反的命令是:解散原有部队,组建新部队。然而在第三次伊普尔战役中,当陷于如此不利地位但仍需坚持作战时,英国士兵的士气却“惊人地高涨”。`第′一_看+书¨罔~ ¢庚`薪¢最·全′第50军的指挥官休伯特·高夫爵士认为,“我们的士兵……知道他们要在不可能的情况下继续作战,而死亡随时可能降临。他们能够承受如此大的压力,不得不说这太让人惊讶了。”如果考虑到这些士兵出身于很少进行大规模征兵的农村,那么可以说他所言极是。

“大棒”政策

人们为何坚持作战?一种可能性是他们被迫如此。诚然,战争使得国家的权力得到增强,使之能够对其公民产生震慑作用。1914~1918年,英国公共开支中相当高的一部分用于雇用成百上千的人,其工作便是强制公民应征入伍。各种管理机构蓬勃发展,官僚主义的膨胀让战争提前到来,它们不仅出现在公共部门,在志愿者领域和商业领域同样存在,人们从未像1914年那样被井井有条地组织起来。大型工业集团雇用了数万员工,并采用其特有的官僚主义管理方式经营。工会也拥有众多成员。如果利用这些机构模式来完成大规模作战的任务,它们一定会高效地达到目标。

此外,我们至少可以说,英国军队在胁迫人们维持军队纪律的手段上比那些最终遭受内部崩溃的国家要无情得多。拒绝参与战争工作的非征兵团体险些受到军事当局的处理,1540名被判处2年强制劳动的和平主义者中,有71人被虐待致死。·兰~兰-雯?穴` ¢已¨发·布/醉\歆·章/洁¨众所周知,3080名英国士兵因为逃跑、懦弱、变节或其他罪行而被判处了死刑,其中346人不幸地被执行死刑(这一人数超过了法国,是德国的7倍;但比起意大利,它仅为其处置己方人员人数的一半)。在“鼓励其他法国人”的检阅仪式中宣读了被执行死刑人员的名单:乔治·科珀德对此相当震惊,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看到下面这一幕时,马克斯·普洛曼错愕万分:一个人被四肢张开地绑在地板上,等待车轮从身上碾过。这种惩罚方式可以追溯到威灵顿时期,直到1923年才废除。1918年,每291名英国士兵中就会配备一名军事警察,而战争开始时这一比例仅为1∶3306。英国军队中军官和士兵的人数比同样远远超过德国:每支军队的军官人数占到总人数的25%,而德国仅有8~9名军官。考虑到绝大多数英国士兵在战争打响之前缺乏军事训练,军队因此而遵从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指导原则。实际上,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英国军队向士兵灌输了更多盲目服从命令的思想。在英国的“普通士兵”中,最经常感受到的氛围是消极被动,甚至麻木冷漠。这种等级森严、惯于顺服的组织结构——一切听从上级指令——与德国文化中鼓励士兵在没有收到明确指令时积极调动主观能动性相比,着实成为英国部队软弱无能的一个原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