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战争的悲悯 > 第99章完结

第99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战争的悲悯第99章完结

相比之下,德国人则从来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微-趣/暁*说?网_ .首,发¢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严重的弹药短缺的情况(见表9–6);到1918年,协约国拥有的不同口径的枪支比德国多30%。战机多20%,但这一差异并不是导致鲁登道夫春季进攻失败的首要原因。德国最致命的弱点是缺少坦克和装甲车——仅有10辆,而协约国却拥有800辆之多;同样缺乏的是卡车(德国拥有2.3万辆,而同盟国拥有10万辆)。造成这种装备不足的原因是否是燃料(以及橡胶材料)的不足或是因为最高统帅部的科技劳工运动还有待商榷:但无论如何,坦克应当是德国工业擅长制作的产品。

表9–6 英国和德国军工生产一览

资料来源:Hardach,First World War,p.87;Herwig,First World War,pp.254ff.(using monthly fgures multiplied by 12).

商人是否在德国的战时经济中拥有过剩的权力?战争年代所催生的创新之一便是成立了向托拉斯工业消费者进行原材料分配控制的具有垄断性质的团体,即所谓的“战争公司”。该团体受到同样是新诞生的官方机构——战时原材料办公室(KRA)的监管。¨狐?恋+蚊¢学¢ ,吾?错′内`容~直到战争结束,总共有25个“战时公司”控制所有物资的分配,例如金属、烟草。尽管这是商人的创新成果,但这种运作方式的确无可指摘。实际上,对KRA颇有微词的是汉萨同盟,他们对这种越发集权的趋势感到反感——而这种趋势可能会被理解为该系统在发挥作用的证明。遭到公开反对的还有德国向诸如莱茵兰–威斯特伐利亚煤炭企业联合组织这样的工业卡特尔委托设定工业生产目标的行为。这使得大公司及其保护组织不仅得到规范基本物质资料产量的权力,同时还能够控制价格。毫无疑问,政府将很难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对物价进行把关,而这必然会让大企业牟利。最后,德国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诸如德国工业中央协会和工业者联盟这样的商业联盟上,这导致了战时德国工业战争联合委员会的成立。

然而除了依赖大商团,又有什么别的选择呢?很快我们便能发现,在所有国家中,最能够克服战时经济在国家组织上表现出的弊端和缺陷的,是那些有大企业经营经验的商人:与他们相比,大部分公务员都无法达到这种水平。像威廉·贝弗里奇这样的官僚者可能会对这些“外行”控制英国战争的努力付之一哂,但那些屡试屡败的旨在让国家直接控制生产的尝试也不是毫无重要性可言。′兰~兰~文¨穴¢ ?庚¨辛,嶵′快′关键是哪个国家能够在私人商业利益和战时经济需求之间寻求最佳的总体平衡。不管人们如何称呼德国的体制——“社团主义”在战时看来也未必是一种滥用——至少它能够将商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进行规定和制度化,但这种方式并没有使任意一方满意。

相反,法国的商人继续将国家视为一位消费者,而不是合作伙伴,直到战争较晚的阶段。由合奈事件导致的驱逐托马斯的运动将商人路易斯·卢舍尔于1917年9月推向了军备部长的职位,这场运动也是一些商业利益者对成立国家军工厂决定的反抗。直到1917年年底,法国才成立了合适的机构,协助分配原材料。尽管克莱芒泰尔于1918年6月否定了这一点,但为分配原材料而成立的法国资本家联合会在本质上与德国的战争公司有异曲同工之处,只不过诞生的时间晚了一些罢了。就此而论,德国建立“社团主义”的体制与其他国家相比更为迅速,这是其强大之处,而非弱点。

英国同样有一套专门的手段,将商人卷入了战争。比起成立权力机构共同协作,劳合·乔治更倾向于将商人从其商务业务中抽离,提供给他们政府职能方面的工作。将这群“干劲十足的人”招进公共部门的过程颇具传奇色彩。毫无疑问,像乔治·布思和阿尔弗雷德·蒙德这样的人上手很快,但克里斯托弗·艾迪生这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