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战争的悲悯第96章完结
略显矛盾的是,德国的农业在某些作物的增产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w-e.n·x~u\e!t¨x?t-.*c`o\m.例如,烟草的产量有所增加,葡萄酒产量增长了逾170%,但糖类的产量却不及生铁的产量多。很不幸的是,相比之下,德国人的生活必需品——面包的产量显得并不尽如人意。谷类的总产量从1914年到1917年暴跌了将近一半(表9–4中关于小麦的产量数据并未反映出这次危机的严重性:燕麦的产量已经跌了62%)。主要作物每公顷总产量的下降主要归咎于英国实施封锁之后无法进口肥料,而德国内务部在战前万万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就算运用哈伯博斯制氨法,增加碳酸钾和硝酸盐类化肥用量也无法对其进行弥补。所有欧洲参战国的啤酒产量都有所下降,但同盟国的情况更为糟糕:德国的啤酒产量下降了2/3,与此相比,英国只下降50%。德国的猪肉和家禽的数量也有巨大下滑,牛的数量的下降幅度虽然在数字上略低,但也很明显,屠宰和畜牧业的平均产量也降低了许多。不可否认的是,当时许多国家的气候也并非风调雨顺。~精¢武\晓-说-旺* ~罪*新/章.截\埂`歆!快+奥地利和法国的农业都不见起色,就连美国的小麦作物产量都下降了28%。但匈牙利和英国的小麦产量却出现了上升趋势,至于俄国和意大利则仅有略微下降。
表9–4 小麦产量,1914–1917年(单位为千公吨)
资料来源:Mitchell,European Historical Statistics,pp.108~125;Stone,Eastern Front,p.295.
贸易方面,协约国的优势继续领先于同盟国:后者无法从已经变为敌方的中立国家进口物资。毫无疑问,英国海军对德国海上贸易展开的打击造成了相当严重的经济崩溃局面。德国海运杂志《汉莎》于8月1日预言说,如果英国加入战争,“德国的经济生活将遭受史无前例的打击。”事实也确实如此。既然德国海军没有能力夺取控制北海的权力,那么这便意味着战争爆发时,德国泊在国内的商船会被有效地限制在波罗的海一段时间,而它们也会时不时地入侵北海。-零·点\墈?书* `追^蕞*歆?璋+结/而这件事造成的结果是,到1915年,德国的进口水平降到了战前的55%。难怪之前那些亲英人士(如船商阿尔贝特·巴林)突然痛骂英国采纳了“让人恶心的”“卑鄙船商的阴谋”,“只为了将我们从世界市场中排挤出去”。
但是,英国实际的海上封锁与英国的海军主义者头脑中设想的致命法宝还相去甚远。一开始并没有人阻止流向中立国家的大批物资,但这些物资很可能落入德国人手中。的确,在战争的前9个月时间里,英国向北部中立国的出口和再出口量从10%一跃达到总出口的24%,而这些商品有许多都流向了德国。协约国还大费周章地从中立国家进行预防性的物资采购,以免这些物资被敌军侵吞。此外,美国加入战争后,其向同盟国的中立邻国出口的物资大幅度下降(从1915~1916年的2.67亿美元下降到了1917~1918年的6200万美元)。我们同样不该忘记,中立国的船只对英美关系曾起到了多大的破坏作用,特别是当英国政府于1916年7月公布了其列出的美国公司黑名单时。这些公司被怀疑与同盟国进行交易(更糟糕的是,与美国海上交易出现瓦解的同时,英国还忙于镇压都柏林的爱尔兰自治运动)。与此相反的是,德国的潜艇部队成功地降低了英国的粮食进口量:1917年,其进口量是其1913年的75%,到了1918年,这一比例变成了65%。但这还远远不够:护卫体系的引进使得潜艇袭击的成功概率锐减,美国新建船只的速度大大超过了德国的破坏速度,而英国国内粮食产量的增加和定量配给制度的引进缓解了其粮食短缺的问题。因此,海军力量并非是左右战争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尽管战前有近48%的进口物资来源于德国的如今的敌国,但它仍然能够寻求替代资源——在与斯堪的纳维亚等其他邻国的交易中,其贸易逆差达到了150亿马克,相当于战时总进口的46%。但是,这一数字在俄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同样很高,甚至高于德国(见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