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战争的悲悯 > 第95章完结

第95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战争的悲悯第95章完结

然而,德国人在比利时的行为确实比俄国人于战争初期在东普鲁士或加利西亚地区的行为要恶劣得多,这一点德国人自己都不否认。\晓_税\C!M?S* `耕.辛.醉\筷?奥地利士兵杀害了1000多名塞尔维亚平民,而直到1915年2月,死在俄国人子弹下的哈布斯堡居民也只有22人。同样,1915年5月,当路西塔尼亚号客船沉没时,1198名乘客葬身鱼腹(其中还有80名儿童和128名美国人),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德国人为自己做出了正当的辩护,称该船装载着提供给协约国的军火弹药;同样,英国为了对德国进行封锁,侵犯了他国的海上自由,因而也是罪有应得。但是英国从未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贸然将其船只击沉,皇家海军也并没有对中立国家的平民滥杀无辜。

希特勒认为应当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的宣传中吸取经验,那就是重复地说谎并且要大范围地散布谎言。在这一点上他是错的。真正的经验在于,最为有效的宣传往往基于事实。很不幸,协约国在关于尊重中立国家和非战斗人员的事情上比同盟国具有更强的道德感,这也是协约国仅有的优越性之一。另外,协约国比同盟国更富有。但是落实到战争这件事情上时,正如我们所见,这些都发生了改变,这是任何宣传手段都无法弥补的严酷现实。

第九章 恣意挥霍的经济实力

失衡

对经济历史学家来说,从阿斯奎思内阁的大多数人将自由党人的踌躇抛在脑后,选择进行干涉的那一刻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便已成定局。^咸~鱼^墈_书~罔\ _哽!歆.嶵+哙?在这场时长超过所有人预料、比所有人的预期都要昂贵的战争中,与英国结盟的那一方一定能够获胜。在没有英国的情况下,法国和俄国的国家总收入比德国和奥匈帝国要低大约15%。如果英国加入它们,那么情况会发生惊人的逆转:协约国的国家总收入会高出同盟国60%之多。1913年,世界制造业生产量的19%由同盟国承担,协约国为28%。如果按照肯尼迪的“工业潜力”的评估方式,协约国的优势比为1.5∶1。在人力方面,协约国的优势更为明显。战争伊始,同盟国的所有人口(包括土耳其和保加利亚)大概为1.44亿,而英国、法国、俄国、比利时和塞尔维亚的总人口则达到6.65亿,这一优势比为4.5∶1。1914~1918年,同盟国共有大约2500万人参加战争,而其对手则投入了3200万。诚然,同盟国想在1917年扳倒人口稠密的俄国,但其新的联盟国家会大大弥补它的损失(见表9–1)。

在财政方面,英国的加入同样因为其积累的巨大海外资本——大概要高出德国3倍——以及高端的金融体系而改变局势。1913年,俄国和法国的联合军事预算并没有比德国和奥匈帝国多多少,而英国的加入让这一差距扩大到将近1亿英镑。

表9–1 双方人口统计(单位以千计)

注:同盟国包括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和保加利亚;1914年协约国包括英国、法国、俄国、比利时和塞尔维亚;1918年协约国包括英国、法国、塞尔维亚、意大利、罗马尼亚、希腊、葡萄牙、美国和日本。·0+0¢暁_税-枉- _已_发-布_醉,歆-蟑.结~

资料来源:Parker,The Times Atlas of World History,pp.248f.

战争期间,这一差距仍然没有得到弥补。相反,同盟国正面临着经济缩水的局面,而主要协约国的经济却出现了回升。表9–2评估了四大主要参战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国民总收入。根据数据显示,德国的国民生产净值缩水了1/4左右,奥匈帝国的情况则更为糟糕。与此相反,英国和意大利在1914~1917年的实际经济增幅为10%。革命失败之后,俄国的情况并没有得到好转,其1916年的总产值仅超出1913年的1/5。

表9–2 四大参战国实际国民生产净值/总值统计,1913~1918年(1913=100)

注:德国计算国民生产净值,英国和意大利为国民生产总值,俄国按国家收入计算。

资料来源:Mitchell,European Historical Statistics,pp.409~416;Stone,Ea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