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战争的悲悯 > 第82章完结

第82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战争的悲悯第82章完结

第八章 媒体之战

文字之战

战争结束后不久,法国诗人、小说家让·科克托在巴黎买了一份《费加罗报》,却发现自己支付了标价的双倍价钱,报纸的内容也已经过期了两年之久。¢1/3/x′i`a/o?s/h\u?o`..c?o!m*当他忍不住开始抱怨时,摊主发话了:“尊敬的先生,让我来告诉您原因:这个领域的战争还没结束呢。”

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样是第一场媒介大战。当然,之前的报纸也报道过战争。有时,媒体的报道能够引领战争的走向,如克里米亚战争和布尔战争:人们还记得《泰晤士报》对将军们1854年12月包围塞瓦斯托波尔的指摘,自由党媒体对南非战争的批评,以及德国天主教媒体对比洛处理西南非洲赫勒娄人起义方式的不满。但直到1914年,大众媒体才真正成为战争的武器,它们本身也是造成战争爆发的另一个原因。实际上,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为大胆的假设认为,是媒体引发了战争,因为有了它们,政府的宣传渠道才得以打通。

在这方面,并非所有政府都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有人认为,协约国出色的宣传是导致同盟国失败的决定性因素。“如今,言论即战场。”鲁登道夫称,“言论得当,便奠定胜局;言论不当,则丢掉战争。/零/点~看`书? ¨勉*肺_粤`毒¢”在他和兴登堡的回忆录中,两人都将宣传视为造成其军队在1918年“士气低落”的根本原因。“我们如同被蟒蛇催眠的兔子一般神情恍惚。”鲁登道夫写道,“在那些中立国家作战时,我们的士气像遭到封锁一样陷入了困境。”德国的战后分析特别关注了诺思克利夫勋爵所起的作用:这位哈姆斯沃斯家族中的长兄,于1914年建立起了英国最大的报业集团。战前,诺思克利夫就已经被自由党人所不齿;而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他又因为针对德国士兵的宣传从而招致了德国人的厌恶。一封1912年写给他的公开信中说道:

从本质上来看,德国的宣传是学者、知情议员和教授们的宣传。然而这些坦率而不谙世事的人们该如何应对那些像您一样的新闻界的魔鬼、麻痹大众的行家呢?德国的宣传,且不说它的好与坏,至少是讲道理、有智慧、凭良心的……这些摆事实讲道理的枯燥的东西如何与那些俗丽的逸事、宣扬仇恨的魅力,还有您为我们呈现的那些粗浅的感性认识相媲美……德国人踏踏实实,我行我素,不肯屈尊流于您的层次。?躌~4~看`书· -追+最¢薪′璋?結.

和平主义者诺曼·安杰尔对该观点表示赞同:他认为英国战时的报纸“更像受到卑鄙的人操纵的工具,就连俾斯麦都不会这样做”。但是对希特勒来说,诺思克利夫的战争宣传反而是“出自最让人受启发的天才之手”。“我个人从敌人的宣传手段中受益匪浅。”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称。纳粹宣传家欧根·哈达莫夫斯基在其《宣传与国家实力》(Propaganda and National Power,1913)一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德国人民并非是在战场上被击垮的,它败就败在文字战。”第三帝国进行了数项研究,以更充实的细节发展了该论点,并试图找出意大利是如何在宣传力量的影响下选择支持协约国的。研究发现,德国的宣传是失败的,犹太或社会主义媒体正在系统地暗中破坏和削弱德国的士气:早期利用媒介放“暗箭”的人是阿尔弗雷德·罗森堡,他曾对《柏林日报》进行攻击。

毫无疑问,那些热衷于联合宣传的人对媒体甚是欢迎。“如果人们知道真相,”劳合·乔治于1917年12月的困难时期向《曼彻斯特卫报》的C·P·斯科特说,“那么战争明天就会结束。但是他们其实并不知道——也不会知道。驻外记者不会报道真相,审查制度也不会容许真相被公之于世。”在英国的宣传中起到突出作用的小说家约翰·巴肯非常赞同。“考虑到英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