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战争的悲悯第75章完结
[1]GR是拉丁文“Geius Rex”的缩写,即乔治国王的意思,一般见于硬币上。′墈^书^屋-晓′税-徃/ ¨追_嶵`歆\蟑`截′——编者注
恐慌
然而,并非只有对政治情势一清二楚的人,才会对战争惊慌失措。在那些百姓们认为敌军可能进犯的地区,同样笼罩着一种近似恐慌的气氛。特别是巴黎,那里正在经历着一场大逃亡。这场逃亡甚至在第一次空袭(1914年8月30日)之前就开始了,1870年的围城让居民们仍旧记忆犹新。9月,大约70万平民逃离巴黎,其中22万人年龄不到15岁;成年人中不乏政府工作人员和机关公务员,他们出于人身安全的考虑逃往波尔多。东部边境同样出现了大批难民。1914年出生在布科维纳的德国人格雷戈尔·冯·雷佐里的父母后来告诉他,“有人称自己见到人群中出现了俄国人的低顶圆帽——但他搞错了,实际那顶土灰色无舌帽是我们的德国战友的,然而这已经在人群中造成了恐慌。”他的母亲也加入了逃亡的队伍;最后,她和她的两个孩子在的里雅斯特安顿了下来。·s~i`l_u?b¨o′o.k-..c?o*m¨
让–雅克·贝克尔最富有开创性的作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1914年巴黎人民的矛盾心情,就连那些不受战争威胁地区的居民都同样担惊受怕。对历史学家来说十分幸运的是,法国教育部部长阿尔贝·萨罗向指定地区的中学教师发放了调查问卷,其中包括如下内容:“动员,进行得如何?公众的情绪,您听得最多的词语。”贝克尔对6个不同地区的中学教师的问卷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发现狂热情绪并不是普通法国民众对战争的普遍反应。在战争的消息传来之前,芒勒的一位教师就曾写道,“大家都认为,不会有人丧心病狂到折磨、蹂躏他人的地步。”在夏朗德省进行的对动员消息的调查中,人们对此的普遍反应是“惊讶”,而后是“麻木”;在总结描述公众情绪的具体词语时,贝克尔发现57%的用词是消极的,20%的人表现出“沉着冷静”,只有23%的人表现出爱国热情。·狐?恋\雯/穴, .埂^辛.醉¨全′最让人感到悲哀的是人们对动员的看法,最常提到的是“恸哭”和“凄凉”,这类词出现了至少92次,而对此表现出“热情”的人只有29个。
也就是说,在动员进行时,人们并没有表现出抵抗心理(在俄国也是同样的情况);无疑,人们在军队出发之前的情绪是积极的,当时提到“热情”的指数是71。但即使是这样,这个激情也是有限的。“那些人怒吼和颂扬的歌声,”一位欧布泰尔的教师写道,“在我听起来是那么虚伪,他们似乎是在用醉态来振奋自己的勇气,同时掩盖自己的害怕。”人们同样没有过多地提及历史学家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战争动机:为1870~1871年的失败复仇,收复阿尔萨斯–洛林地区。战争的基本性质是防御性的,但所有国家都认为自己是在防御。一篇关于民众情绪的典型报告中写道,“法国不欢迎战争;只是当它受到外部势力的入侵时,我们才会尽到自己的责任。”此外,对其他5个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夏朗德省的战争热情程度似乎超过了平均水平。但在北部沿海,70%左右的人对动员表现出消极情绪。在英国,因为缺乏相应的调查资料而无法进行对比分析;然而,对英格兰北部的一次媒介调查显示,在卡莱尔和斯卡伯勒曾召开过几次反战会议。在德国,也有一些分析和证据表明了人们对于战争的复杂情感。
贝克尔的调查大部分局限在法国农村,当然,对趣闻逸事的搜罗似乎更倾向于关注1914年出现在城市的爱国人群和狂热现象。然而,这一点同样值得怀疑。暂且不说别的,只是战争的爆发对城市经济的最直接影响,便是极具破坏性的。在柏林,工会成员失业率在1914年7月是6%,而8月份则一跃达到19%,并在9月达到顶点——29%。在伦敦,国家保险覆盖的工人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