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战争的悲悯第57章完结
图5–4 英国统一公债每月平均价格,以3%的息票计算,1900~1914年
资料来源:Accounts and Papers of the House of Commons,vols.li,xxi.
图5–5 法国(上)、德国(中)和俄国(下)每周债券收盘价格,皆以3%的息票计算,1900~1914年
资料来源:Economist.
从财政僵局到战略困境
德国和奥匈帝国在财政上的相对弱势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力,因为这是之后大量军事开支的前奏和暗示。^衫.疤/墈^书^旺, ¢蕪*错~内_容^众所周知,受军务部中普鲁士保守势力的影响,德国军队的扩张速度受到限制。但即便鲁登道夫放开手脚施行近似普遍兵役制,德国是否能将这项工作负担得起还有待商榷。德国的国防预算也同样受到约束:联邦体系中反对加强财政集中制的声音此起彼伏,议会对增加税收的不满也与日俱增,而且如果不扩大德国与其西方对手们的债券获利差异,借债活动便无法开展。因为无法降低联邦州占有的巨大份额和本地政府的总收益,无法像英国那样增加直接税收,无法像俄国那样增加间接税收,也无法像英法那样廉价地借债,所以德国似乎注定要丢掉这场财政军备竞赛。¢E.Z.小′税!枉? -免,肺/阅¨独~
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我们被财政掣肘,即使我们的军队蓄势待发、我们的海军严密备战,这些都还有什么意义呢?”德国财政系统上层官员威廉·格洛夫如此发问。而比洛却认为有必要“说服德国人民,金融改革在道义上和物质上都是事关生死的”。陆军社团内刊《国防》赞同道:“如果想要和平的生活,人们必须承受累累负债并交税:如果不经受这样的考验,是达不到目的的。”这的确也是伯恩哈迪的作品《德国和下一场战争》的底线;如果稍做研究,便会发现该书是在针对1912年的政治大讨论,适时地呼吁施行财政改革:
如果不考虑军事和战略的立场,将战争的大部分准备建立在暂时可行的财政手段上,那么这将是个致命而愚蠢的政治举动。“无保障不开支”,成为这一政策矫饰自己的原则。只有当开支决定保障,一切才是合理的。+鸿*特¢暁_税′惘¨ /已.发,布′罪,薪~璋¨截^在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正是那些需要被履行的责任……才能够决定开支;如果财政大臣通过遏制国家实力来寻求国家财政平衡,并放弃政治上必不可少的花销,他将不是一个合格的财政大臣……
赞同这一点的不仅是军人。国家银行总裁哈芬施泰因也毫不掩饰地谈及了德国财政基础的不足,他在1914年6月18日宣称,“只有当我们的财政实力与军事实力并驾齐驱,我们才能够维系和平的局面。”这句话不能被解读为德国已经为战争做好了准备,恰恰相反,哈芬施泰因的观点旨在揭示德国并不景气的财政局面。
然而,政治上的缺陷仿佛是不可逾越的。“我们拥有人力和财力,”陆军社团首领凯姆忧心忡忡地说,“我们所缺少的只是让两者皆贡献祖国。”社会民主党人丹尼尔·斯杜克兰也对该问题深表忧虑:“有些人要求增建战舰,另一些人吵着要增兵。如果可以成立一些专门为这些需求筹措资金的机构就好了。”政府面临的难题并不复杂。“当前的财政负担已对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一位普鲁士军务部军官在1913年说道,“如果再继续煽动,对社会民主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当沃伯格在1908年发出如下警告时,他一定也持有一致的想法:“如果我们继续执行原来的财政政策……那么有一天将发现,我们所做的只能是为可能的牺牲付账——有可能还支付不起。”次年,他的朋友阿尔贝特·巴林担心地说,“一项新的财政改革”可能会导致国内政局的“关键转向”。然而讽刺的是,致使税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