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战争的悲悯第56章完结
奥匈帝国同样对逐渐逼近的财政灾难深感忧虑。*晓_说~C¨M^S. ,耕′薪′蕞¨哙`正如荷尔斯泰因19世纪80年代末向德国呈交的一份报告中写的,“尽管施行了一系列新税收政策,预算的平衡仍旧只是个‘虔诚的愿望’。与此同时,他们还在乐此不疲地继续借钱……”经济学家E·伯姆–巴维尔克坚称,双君主立宪制“已入不敷出”。不用说,奥地利人对匈牙利人支付债务的方式一直心怀戚戚:匈牙利每年偿债的数额都按照统一的额度——290万荷兰盾,而其西边的奥地利人则要为任何可能的新借债而劳神。然而,这些暂时性的焦虑再一次显得有些过头了。实际上,1913年,公共借债的总额还不及国家收入的40%。与1867年前相比,这在财政上已经算是相当节制了。1907年,奥地利的还债额仅是其支出的14%,而19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这一数字高达33%。
总而言之,军备竞赛对于公共借债的影响并不重要:有时,尽管军费确实增加了,但债务负担却下降了。然而,有些人还是为政府债务的绝对增长一筹莫展。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借债金额的增长,这一点可以通过政府债券的价格(或获利)来衡量。*精·武\暁~税′罔· ¢更_歆¢醉¢全!
在19世纪,国际债券市场已经演变成对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动向格外敏感的晴雨表。1900年年初,投资基金(大部分是西方世界有产阶层的存款)的流动性巨大,虽然与其当时的政治影响力仍不成比例,但其巨大的波动起伏值得历史学家对此更多关注。这是个相对而言有效率的市场,购买和售出的个人和机构在1914年为数众多,而交易成本也相对较低。此外,由于国际沟通方面的重大突破——特别是电报的使用——使得该市场能够及时获取政策信息。1890年左右,债券价格的下降——或者是获利的增加——被广泛认为是财政“过度膨胀”的象征(如表5–5所示)。
表5–5 欧洲主要债券价格,1896~1914年
资料来源:Economist(每周收盘价格).
实际上,造成债券价格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通货膨胀:由黄金产量的增加,以及造成纸币及非现金交易方式(特别是跨行结算)增加的银行业务的飞速发展而引起的货币现象;然而,也有人将债券获利的增长诠释为市场对懒散的财政政策的抵制现象。?k,s·w·x*s_./o?r.g^只有当公共机构的债券发行通过在资本市场上与私营机构的债权相竞争,全面推动借款成本上升时,这种说法才成立——正如发生在德国的情况。然而,许多国家的政府(甚至英国也是其中之一)通过对“左翼”和右翼的批评,来平息对无节制财政的谴责。表5–6告诉我们,债券收益上升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然而,更重要的是,不同国家的债券获利存在明显的不同和“差距”。这些获利差距不仅真实地展现了关于财政政策的市场评估,更表现了稳定政局和外交政策方面的市场评估,毕竟改革、战争和破产之间一直存在共通的危险性。或许在经历了1904~1905年的战争,以及经济、政治上更为普遍的“滞后”问题后,俄国会不出所料地被认为是所有强国中信贷风险等级最高的国家。更让人吃惊的是,尽管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德国与英法两国的债券获利却出奇地相似。这种现象不能被简单解释为德国的私营部门在柏林的资本市场上有更大的需求(并且无论如何,投资者们一般会在不同政府的债券间做选择,而非选择工业证券或债券),伦敦也是一样。简而言之,投资者们认为威廉德国在经济上的实力不及其西方对手。
表5–6 主要国家的债券获利,1911~1914年
资料来源:Economist(英国每月平均价格).
《经济学人》等金融杂志更为直观地向我们提供了一周和一月时间内债券价格的走向。出于一些历史原因,不同国家的债券的名义利息不同:19世纪大部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