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战争的悲悯第47章完结
德国盟国军队更为糟糕的局面迫使德国对其不景气的战略计划加以分析。_优!品!小¢说¨旺` +醉?新\蟑/踕*哽-鑫¢哙′康拉德在1913年2月警示小毛奇:
(如果奥匈帝国和俄国之间的“敌意”“需要通过诉诸激进的形式来解决”的话,)我们很难指望我们的斯拉夫战友(占人口总数的47%)在与其同胞的战斗中表现出热情。如今,军队中仍然渗透着这样的情感:从历史上看,他们曾经属于一体,有着共同的秩序认同感;但这种情感是否能够继续保持……还有待商榷。
而这也远不能让人信服。因为早在1913年1月,总参谋部就开始考虑“德国孤军奋战抵御法国、俄国和英国的可能”。事实上,真正在战争之初孤军奋战的是奥匈帝国,因为施利芬计划将德国的大部分兵力都部署在了西线,其所犯的一个典型错误就是,康拉德最初将他12个师团中的4个派往塞尔维亚,而当德国明确表态不会派遣第8集团军前去支援奥匈帝国抵御俄国的作战时,他又不得不把那些部队召回到加利西亚。
此外,意大利陆军和海军的无能也在1911年对的黎波里(叙利亚)的进攻中暴露无遗。甚至在这之前,英国外交官就曾开玩笑说,“意大利继续待在三国联盟,成为最薄弱的一环也不错。·狐?恋\雯/穴, .埂^辛.醉¨全′”当然,德国人也从未觉得意大利会在1914年参战。
面对如此积弱的军事力量,德国可以采取两种措施。一种是避免战争,并阻止其他势力对德国进行攻击。另一种就是在情况越发恶化之前先发制人。后者是德国将军们反复强调的一点。老毛奇曾经在1875年敦促俾斯麦再袭法国;12年后,他又鼓励对俄国采取同样的行动。他的继任者瓦尔德泽也更倾向于先下手为强。就连施利芬也在俄国陷入日俄战争泥潭时呼吁对法开战。康拉德也是先发制人战略思想的拥戴者:他在1907年和1911年提出攻打意大利的计划,并在1913年敦促奥地利“让西斯拉夫人从文化和政治方面彻底与东斯拉夫人决裂,使其摆脱俄国的影响”——这也成为攻打塞尔维亚的信号。1914年以前,政治家们曾一度试图放弃这种战略。但从1914年开始,它又卷土重来,再次成为无可辩驳的军事法则。1914年4月,德国皇储对美国外交官约瑟夫·格鲁说,“德国可能不久后对俄宣战。”小毛奇于1914年5月12日在卡尔斯巴德对康拉德说:“犹豫不决意味着不断让机会缩水,但我们现有的兵力情况还无法和俄国抗衡。!优!品·晓-说′罔! ¢已/发^布!罪*辛,章^結·”8天后,他在从波茨坦回柏林的路上向德国外交大臣戈特利布·冯·雅戈重述了这一观点:
俄国将在2~3年完成军事准备。我们的敌人拥有如此强大的军事实力,他(小毛奇)甚至对此不知所措。他认为,为了总体上能够经受住考验,除了率先发动防御性战争之外,我们别无选择。
一个月后,在一次晚宴结束后,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在与银行家马克斯·沃伯格的谈话中对该分析表示了赞同:
他对俄国的军备、铁路建设规划以及1916年对我方宣战的计划深表忧虑。他抱怨我方严重缺乏通向西线抗击法国的铁路线路;并暗示我们……与其按兵不动,不如出击,这样可能会更有利。
当时恰巧离萨拉热窝行刺事件还有整整一个星期。换言之,德国早就已经坚定了先发制人发动战争的计划,之后的外交危机只不过成为其几乎完美的托词(奥匈帝国无法规避的宣战理由)。历史学家们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他们却时常疏忽笼罩在德国总参谋部上的愁云。很奇怪的是,反倒是一家英国媒体(《国家》杂志)在1914年3月对此做了正确的解读:“说普鲁士的军队不曾妄想将其兵力积累到具有压倒性优势,是不合常理的。”次月,格雷表达了相反的意见;他质疑“德国将对俄国展开一场具有威胁性的侵略战争”,认为“即便德国取得开门红,如果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俄国凭借其强大的资源优势,也会将德国慢慢耗尽&h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