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战争的悲悯 > 第44章完结

第44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战争的悲悯第44章完结

阖上的窗户

德国的陆上作战情况同样面临着落后的局面,尤其是需要面对法国和俄国的联盟。¢咸`鱼/看¨书-罔? ·首+发_1870年,法国在色当战役失利后的负隅顽抗让老毛奇认识到,一旦需要同时对两个国家作战,德国便“不能希望凭借迅速的攻势,先摆平一个,再腾出手来对付另一个”。他的弟子科尔马·冯·德戈尔茨在其《武装的民族》(The People in Arms)一书中对该观点表示了赞同:“今后的战争必将失去许多流动性要素,而这种流动性和机动性很大程度上是过去我们所参加战役的特点。”讲求速战速决的作战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个令人震惊的警示是1895年由总参谋部的一位军需军官——克普克少将提出的。根据他的预测(摘自一份秘密备忘录,原著已经丢失),两线作战的战斗一旦打响,将会现出以下情况:

就算是士气昂扬……我们也只能忍受那单调冗长、血腥残酷的长期战争——通过在各处采取包围战术,进行最普通的进攻,从而逐步取得胜利……我们不能寄希望于速战速决。军队和国家一开始就要习惯于这种观念,以此避免战争伊始就陷入骇人的悲观主义情绪中……一般来说,在阵地战中,我们一定要在野战工事的长战线上赢得优势,打赢要塞的包围战,否则将无法取得对法作战的胜利。.微-趣·暁/税_枉? `已^发¨布,蕞+欣-彰_结`希望我们做好关于情报和物资的充分准备,并且在关键时刻,能够以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姿态应战。

日俄战争中的堑壕战大体上证实了克普克的分析。大家普遍认为俄国人的防御工事要弱于法国,而且前者的动员速度相对缓慢。因此,小毛奇和瓦尔德泽决定,一旦开战便先向俄国发起攻击。

正如我们所知,施利芬在接任瓦尔德泽的职位之后,便开始试图规避战术来突破法国的防御,即以法国北部为突破口。早在1897年,他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借道卢森堡和比利时全速前进;1904~1905年,他又构想出一个侧翼大行动的主要内容,通过借道荷兰来实现;1905年12月,就在退休前,他写成了著名的《回忆录》(Denkschrift)一书。书中,他设想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2/3的德军(33个半师)全线出击,借道比利时和荷兰,直奔北法。然而,阿尔萨斯–洛林和东普鲁士地区几乎没有防御能力:只有一个师驻扎于此,以抵御俄国方面可能的进攻。如此行动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在6周之内“全歼”法军,这样,今后若有敌军胆敢进犯德国领土,只会被肃清和消灭。

然而,从酝酿阶段到1914年战争爆发,该计划一直存在一个缺陷:在施利芬计划征调的师团中,有8个是不存在的。`精·武*暁/税?蛧^ ·勉′沸?越,毒+历史学家对军事建设中反对军队扩张的声音再熟悉不过了。正如斯蒂·弗尔斯特所言,实际上,德国国内存在一种“双重军国主义”。也就是说有两种军国主义的形式存在:一种是“上层阶级”中反动的“传统、保守、旧普鲁士式”军国主义,这种军国主义流行于1890~1905年;另外一种是“下层阶级”的“资产阶级”军国主义,具有“激进右翼倾向”,于1905年以后粉墨登场。在前者眼中,正如瓦尔德泽于1897年提出的,“保持军队的完整度”就是一切。简而言之,是要保持贵族出身的军官所占比例达到60%左右,且保持来自农村的军士和同等军衔的人达到同样的比例水平,这样便可以排挤那些“不适于军队的民主分子及其他人员”——这种行为之后遭到普鲁士军政大臣卡尔·冯·艾内姆的警告和反对。这样,军事保守主义者便有借口与提尔皮茨和其他支持者建立一支大型德国海军舰队了。继任的军政大臣们毫不犹豫地采取了如下措施:在增加防御开支方面,陆军要从属于海军,陆军的规模可以有节制地进行扩充。1877~1889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