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战争的悲悯 > 第39章完结

第39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战争的悲悯第39章完结

如果更进一步观察,我们会发现,格雷的理论在更深的层面上存在很多瑕疵。-咸_鱼+看-书^罔` \耕-歆?罪\哙`首先,如果与法国和俄国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则可能会引发战争这一观点是荒谬的。在这个问题上,格雷所处的时代较之那些保守党前辈们已经相去甚远。格雷自己也承认,那时候,俄国如果想从日俄战争失败的阴霾以及国内革命的混乱中恢复过来,可能需要近10年的时间。同时,他也认为法国不会成为隐患。1906年他向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说,法国“爱好和平,既没有勃勃野心,也不曾焦虑暴躁”。与法国和俄国签订协约的本意是要弥合它们的海外分歧,这些目的业已达成,英国与两国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也随之远去。格雷于1912年9月曾向《曼彻斯特卫报》的编辑C·P·斯科特无比天真地表达了他的观点,“如果在一场法德间的较量中,英国没有支持法国,那么法国将被德国拿下,欧洲的其他国家也会相继重蹈法国的覆辙,到时它们都将会成为我们的敌人。”他仅有的稍微贴合实际的想法,便是对法国与俄国可能“向同盟国靠拢”的担忧。!d,a′k!a~i\t?a~.\c-o?m¨这种担忧使得外交部持续关注这些国家的动态。早在1905年,格雷就曾担心“失法且未获德,后者如果成功离间我们和法国,便会视我们如草芥”。马利特发出警告,如果英国在阿尔赫西拉斯问题上忽视法国的提议,“我们将……因为背信弃义而被法国轻视……同时也被德国所不齿”。哈丁也同样表态:“如果法国陷入尴尬的境地,那么法国、德国和俄国在不久的将来达成一致或结成联盟便不再是无稽之谈了。”尼科尔森的总结很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我们要与法国和俄国结盟,“以阻止俄国逐渐向德国靠拢……同时也防止法国投奔同盟国”。格雷和他的军官们甚至有些杞人忧天,生怕失去自己“作为朋友的价值”,落个“茕茕孑立”、“举目无友人”的境地。法国和俄国屈从于“条顿的怀抱”,从而“使得英国不得不以匹夫之力对抗欧洲其他国家统一的海军力量”,这成为一直在他们脑海中盘旋的噩梦。\m?y/r\e`a-d\c-l,o^u/d/._c¢o~m?基于这个原因,他们乐意将德国所有的政策目标解读为“碾碎……协约国”。格雷表示:

如果……出于不幸和失策,我们和法国间的协约行将瓦解,法国就会向德国妥协。德国将再次抓住机会,让我们和法俄之间的关系恶化,并借机称霸欧洲。届时,一场我们和德国人之间的较量就会上演。

类似的担忧还有:“德国人将游说俄国,如果它离开协约国,德国会将奥地利也拉入伙……我们无比担心俄国会站在同盟国一边。”

格雷决心与法国保持合作,并积极做出军事承诺,旨在增强对德作战的可能性,并让这一时间越早到来越好。格雷希望英国参与一场与德国的战争,因为反正也无法避免。与法国和俄国交好的政策一度很明智,但时过境迁,当情势已发生变化时,格雷仍然固执地坚持原来的策略。

所有的辩护声中,最激烈的声音是,德国妄尊自大的野心不仅对法国形成了威胁,对英国也同样如此。这种观点在反德团体中已是广泛的共识。在艾尔·克劳1907年著名的备忘录中,他警告德国,“在现有的物质分配条件下,德国妄图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更强大、更具主导性角色的野心”可能会促使它“削弱一切他眼中的对手的实力,通过扩张领土而加强其自身的实力,并阻挠其他国家间的合作,最终粉碎并取代大英帝国”。尼科尔森在一封1909年年初给格雷的信中写道:“毫无疑问,德国的终极目标是要攫取欧洲的统治地位,当它足够强大时,便会与我们在争夺海军霸主上一决雌雄。”高慎和蒂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